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心得隨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因為喜歡數學,所以樂意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huán)擺在我們面前,學好數學,提高學生興趣和自信是關鍵。怎樣提高呢?我們來看看校信通數學名師們的經驗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理由都是――不喜歡老師。校信通名師有很多吸引學生的妙招。
1.展示潛力,讓學生佩服。有位老師學識十分淵博,他不僅僅僅研究數學,還喜歡人文歷史、新聞時事等,講課的時候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學生們個個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師則是計算潛力超級強,再難計算的數據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學生個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優(yōu)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guī)律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理由很簡單,可能只是因為老師隨手就能夠畫出標準的圓和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學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學生,比如幽默、嚴謹。有位名師說自己儲備了至少200―300條笑話,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簡單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學生。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fā)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勵和支持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和學習的樂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學生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們以前向學生了解過喜歡老師的原因,不少學生這樣說:“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yè)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動極了!”
與新潮事物、生活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舉個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師喜歡用幾何畫板,幾何畫板能夠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用心性也調動起來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因為他們覺得數學沒有用處,那么我們就要時刻向學生傳遞“數學有用”的信息,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里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房屋面積等等。
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圣顫栗中如癡如醉的潛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體驗思維的魅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師們個性善于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他們的課堂別具一格。有時候一節(jié)課只講一道題,帶領學生一齊思考,一題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來越好,有時候是這天講了一道題,明天還會再講這道題,常講常新。透過一道題,學生往往能夠學到或自己發(fā)現(xiàn)一些方法和規(guī)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學生一齊創(chuàng)造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系。每個學生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的內在愿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校信通里的名師們十分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上課的時候也會透過輪流提問等方式給每個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傳遞老師的重視。
名師推薦,能夠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學生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這天比較昨日的點滴進步,能夠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幫忙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瓶頸
學生學習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而可能是被一兩個知識點卡住了。校信通名師們個性擅于透過課堂、作業(yè)或試卷分析,幫忙學生發(fā)現(xiàn)長期困擾他們的學習癥結,從而迅速提高其學習自信和學習成績。
期中考試后,學生呂夢把試卷拿給老師看,老師透過試卷分析和學生溝通,便可迅速幫忙呂夢分析出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運算潛力和行程問題比較薄弱,喜歡用閱讀的方式,讀數學題目導致呂夢成績一向上不去。老師推薦呂夢,多找一些運算題和行程問題做一下,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讀題讀三遍,學習成績便可從70分,提高到90分。透過老師的試卷分析,呂夢忽然感覺到自己其實也能夠學好數學!
三種提問方法,引導孩子愛思考
數學是很好的思維體操,它能夠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在數學實驗班中,老師們透過提問的方式來調動課堂,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散以及遷移等思維方式。從課后的反饋上來看,效果十分好,學生普遍感覺上課的時候思路很開闊,課后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么老師采用了哪些提問方法呢?
1.遷移性提問,帶給思維活動的導向。
不少數學知識在資料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這種狀況,校信通名師在提問舊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設置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
例如:已知一個角為300的直角三角形邊長為1,求其他兩邊長度,假設這個邊長是2呢?由于是新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很快口算出來。于是老師把問題變成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比較好算的角為450的直角三角形,透過計算邊長的變化,老師讓學生總結三邊變化的規(guī)律,驗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擴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統(tǒng)性提問,幫忙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如復習“平行四邊形”時,老師會讓學生連帶著一齊思考:當具備什么條件時,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能夠引導孩子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
為避免孩子們只是說出他記憶中的答案,老師會再進一步追問,你能夠證明嗎?讓孩子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嚴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證據”,而不是“我記得就應是這樣”。
3.此外,老師還會透過探索性提問,讓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數學作為開發(fā)人腦資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主角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并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欲望,又能聯(lián)系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到達最佳的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之后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之后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決定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決定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之后,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tǒng)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fā)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能夠,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樣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那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fā)”,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潛力和應用數學潛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好處”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好處。那里,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熏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數學作為衡量一個人潛力的重要學科,從小學到高中,絕大部分同學在數學這一科投入了超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學生數學成績始終沒有起色,甚至出現(xiàn)倒退,第一個就栽在數學上。這樣導致了不少同學對數學的學習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對部分同學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進行了研究,調查,訪問,造成數學成績不好,出現(xiàn)厭學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被動學習
很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依然象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靠性,跟隨老師的步調一致,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習不定計劃,課前不預習,坐等上課,對老師講的資料不了解,上課忙于做筆記,不主動用心思考,沒聽到“門道”課后不鞏固,不總結歸納。
二學不得法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lián)系,每一天就只是趕做作業(yè),學習一點目的性都沒有,應付老師,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明白怎樣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四缺乏自主鉆研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潛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務必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潛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值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構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資料還是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jié)資料,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
因此,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輔導極為重要,能夠為學生排除其對數學的恐懼,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一)注意對濃厚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注意對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三)注意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反復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wěn)打穩(wěn)扎,它是推動我們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2)課前自學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
(5)獨立作業(yè)是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yè)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透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
(7)系統(tǒng)小結是透過用心思考,到達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認識潛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它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揭示的規(guī)律,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fā)現(xiàn)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為一體,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缎抡n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就應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fā)現(xiàn)“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么,現(xiàn)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此刻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lián)系?教師就應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xiàn)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呢?現(xiàn)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具體體此刻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qū)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主,而是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素材,著眼于小問題,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小學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貼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為主人公,貫穿于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xiàn)的主人公一齊,暢游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于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于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游戲形式呈現(xiàn),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構成,高質、高效的到達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用心性。主要包括:
1.新課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語言環(huán)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以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能夠以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齊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fā)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那里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边@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透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了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jié)三年級的《鐘表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十分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借此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用心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么,就真正實現(xiàn)了生活和學習的統(tǒng)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僅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jié),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禮貌,用過錢后洗干凈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能夠透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用心參與,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齊列算式,實踐與合作潛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齊列算式,實踐與合作潛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6.運用實物(掛圖)創(chuàng)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為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用心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能夠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guī)律》時,能夠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皠游飯@里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苯處煼植匠鍪緢D片,讓學生觀察并試著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chuàng)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f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yōu)勢新奇的,富搞笑味和挑戰(zhàn)性的。使學生在簡單和諧的氛圍中,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yōu)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及規(guī)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于捕捉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采擷生活數學實例,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為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能夠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里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明白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yǎng)成主動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十分單一、靜態(tài)的,那么,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為素材,就能夠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到達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好處時,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為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十分親切、真實,培養(yǎng)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搜集資料,了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出租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了解這些問題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借此走進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為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fā)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稊祵W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xiàn)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能夠設計貼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就應努力發(fā)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yè),讓學生在現(xiàn)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能夠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能夠使用過關游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能夠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xiàn)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潛力,為構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能夠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為單位,制作資料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墻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透過圖書、網絡等發(fā)現(xiàn)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透過交流、研討,制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啟發(fā)性的報紙,學生易于養(yǎng)成主動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綜合發(fā)展
學生能夠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透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資料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fā)現(xiàn)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潛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狀況作以評價之余,從學生的解題思路、潛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yōu)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用心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yè)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xù)努力吧,相信你必須會更加優(yōu)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期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必須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用心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生動搞笑、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回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透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從事教育行業(yè)17載,在教學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xiàn)把我的教學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1、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在教學中,主要以鼓勵為主,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常見的問題是計算的速度慢和正確率低。而這兩個問題對孩子的數學學習影響最大,也最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利用數字卡片、算式條、速算本來對孩子進行訓練,提高孩子的口算潛力。如果孩子上課時能第一個算出結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會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但是,計算訓練比較枯燥,我還用星級方式進行鼓勵,比如三十題正確二十五算3星,積累星星能夠換獎品、兌紅旗等。數學教學務必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yōu)閯?chuàng)造、主動學習。
2、每個孩子都是優(yōu)秀的,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不如別的孩子那么優(yōu)秀,同時也可能學習起來缺乏自信,調皮搗蛋,與老師對抗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對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能學會自信;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能學會自愛。有時我們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熱情的表揚,都能夠在孩子身上轉化為無窮的動力。因此,我們必須要精心呵護每一顆完美而脆弱的心靈。當我們的愛注入孩子心田時,我們的愛就會轉化為孩子對知識和世界的熱愛,從而促進孩子良性發(fā)展。
3、信任,是孩子成長的營養(yǎng)品
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同樣需要信任。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信任,這是一種用心的心態(tài),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個人奮發(fā)進取、用心向上、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內驅力。信任的心理機制對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構成具有用心的鼓勵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覺得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不能單純地以成績好壞來劃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對待學生我都一視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還注意發(fā)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他們樹立自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期望,教育好他們,把他們培養(yǎng)成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我清楚地意識到,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難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必須會有所收獲的。
昨天聽了三節(jié)新教師的數學課,其中有兩節(jié)是一年級的《認識圖形》,我把兩節(jié)課進行了一下對比,看看各自的亮點和不足,趁熱打鐵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1、兩節(jié)課都注重了創(chuàng)設富有童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小叮當和寵物狗的引入,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重要的是這個情境能從頭貫徹到尾,作為新教師的課堂,真是難得!其中小叮當的三次出現(xiàn)各有其目的,第一次在新課開始,通過變魔術引出新知的學習,探討如何分類?小叮當后面兩次的出現(xiàn),其實可以看作是多元評價,如“為自己鼓鼓掌”“謝謝你們”等。第二節(jié)課寵物狗從開課的出現(xiàn)到最后的練習,也是有始有終,最后用學過的新知識來幫寵物狗解決新問題,其實更是本課的一個拓展,一舉兩得!
2、有關學具的使用:學具的合理使用會給課堂錦上添花,使用不當就添亂。這兩位新教師的課堂都組織了操作活動,學生活起來了,但新教師都控制不住課堂了。那么如何使用好學具?當時我考慮:能不能把這幾樣學具放到一個帶格子的收納箱里,給它們編上號碼?現(xiàn)在收納箱比較多見了,而且有的收納箱本身中間就是有隔斷的,況且每個格子里空間也不小,放學具應該正合適。甚至開課都可以從給學具分類開始,把所有的學具都混亂的放在一起(數量10個左右為宜,數量太多了,孩子年齡小,眼睛看不過來),然后讓學生討論分類。分完類之后,問:“現(xiàn)在誰能一眼看出幾號是長方體?”“迅速拿出長方體,每個同學都摸一摸,小組同學都摸完后立即放回原位。”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摸的感覺。所以要學會引導小組合作,既要細化合作之前的工作,又要學會如何組織課堂。
3、有關習慣的養(yǎng)成。一年級孩子剛入學,還不適應,教師要訓練并組織課堂常規(guī),一節(jié)課有時候甚至要拿出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組織課堂,所以訓練常規(guī)是最為關鍵的。如何吸引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喊“一、二、三”不管用的時候,該怎么辦?作為新教師更要訓練,更要學習。而我們作為過來人,也要學習,因為不學習就跟不上現(xiàn)在孩子的想法了。關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認為: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觀察(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一定要按照一定順序來觀察,切忌亂指亂說。第二當學生匯報想法的時候,教師要指導,要示范。如本節(jié)課,“我是把誰和誰分在一起的,因為……”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的嚴謹性。第三引導學生嘗試回顧學習,“閉上眼睛,想想看,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
為了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習其他老師的課堂經驗,在學校這學期的聽課活動中,只要時間上不沖突,每一節(jié)的數學課我都去聽了。因為作為一名老師,我深刻的知道,教學是要靈活的處理,每個人對于教材的見解,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不同的。通過聽課評課可以展示教師的教學功底,同時讓我們聽課的人受益匪淺,這是一個共同進步的方式和平臺。接下來我就講一些我聽數學課的一點小小的體會:
一、教學課件的設計
在教學的過程中,制作精良的教學課件讓我們對于知識點更加清晰明了,各種資料都十分有創(chuàng)意,在視覺上給人以沖擊感,同時這些材料都和生活有關,都可以運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如何讓數學和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這是我還要繼續(xù)去探索的。
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造
數學在我看來,簡單的計算都是有趣的,每解開一個難題都會讓我感到滿足,但是學生可能不能認同我的看法。如何讓學生感知到數學有趣的一面,我在聽課過程中得到了靈感,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簡單的情境,這樣的情境是為教學創(chuàng)設,讓學生去挑戰(zhàn),提供機會讓他們挑戰(zhàn)成功,讓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情緒。
三、融洽的師生互動
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都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地方在于他們都能把握到學生的心理,都能調動學生的情緒,都能激發(fā)孩子們對于學習的欲望。這樣活躍的課堂就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把握好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四、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師在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中起的就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在回答問題時,不追求問題的答案,而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正確,老師在學生思考時提出一點點的引子,接下來的就是讓學生自主思考。
五、有感染力的語言
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表現(xiàn)有價值的評價,同時將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淺顯而準確的表達出來,讓學生聽懂,并且理解,需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去組織語言,同時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
20__年4月2日我有幸聽了城關小學王麗英老師的關于“問題的解決”的教學,收獲頗豐。王麗英老師不僅僅關注知識和結論,更關注過程、方法與情感。努力地通過數學學習使孩子抓住數學的本質,品味數學的真諦,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并帶著無限的樂趣投身到更廣博的數學海洋中。在“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的對比與聯(lián)系中,引導學生感悟數學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創(chuàng)造時空,讓數學成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作為一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我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首先,數學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其次,我們應清楚“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沒有問題也就無從研究。在問題的解決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樂趣,激發(fā)他們對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幾點:
1.注重學生收集信息
從解決問題的步驟來看,收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多是以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xiàn)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增加純文字問題的量。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中低年級學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從圖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兩者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那就是要能組合問題中提供的相關信息。只有認識到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這樣的意識,有時是教師有這樣的意識并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但學生卻不提不出來,要么提出的問題都一樣。因此,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顯得十分必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在喚醒學生探索的沖動,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方法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而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讓其他學生主動關心他們,為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幫助。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解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題策略的形成。
王麗英老師表現(xiàn)出的新思路、新設計、新觀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星期一,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興高采烈的走進校園,大部分孩子甚至帶著激動的心情走進課堂,這時的課堂顯得異常的熱鬧,但是作為數學老師,好像缺少了數學課堂該有的那一絲嚴肅和緊張。今天,同樣是星期一,我變了,孩子們似乎也變了……
雖然我一直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氛圍,盡量多的給孩子們說的機會和權力,但是又覺得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重,每天每個孩子僅有這么一節(jié)數學課40分鐘,除了處理前天晚上的家庭作業(yè),還要學習新課,腳步一刻都不能慢下,孩子們大多時候都跟著我的頻率走,有部分孩子似乎明顯的跟著跟著就懈怠了。反思自己,似乎真的做的很不到位,沒有大膽的放手,沒有讓孩子們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今天一反常態(tài),而是開始的時候就總的告訴孩子們本節(jié)課的大致任務和目標,隨機依次請了三個孩子走上講臺進行百分數的應用一第二課時的學習和練習,結果卻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百分數的應用一的第二課時是在孩子們有了第一課時的引導、并且學習了百分數的有關知識和分數應用之后的應用部分,略有拔高,但旨在鍛煉孩子分析和應用百分數的意識和能力,借助畫圖等策略分析問題,擔心走上講臺的他們會膽怯,會緊張,會不自信,可是課代表帶了一個好頭,表現(xiàn)的異常出色,有條有理,不慌不忙,有理有據,每個同學講完都會得到同伴們的掌聲和表揚,為了讓孩子們講的更好,提高其它同學的聽課效率,我一開始就讓同伴做好點評的準備,其它同學只有認真聽講才能客觀的給予評價。
這樣的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只有三個孩子走上了講臺,但是私下里問了幾個孩子,上臺的孩子覺得這樣的模式很好,即新穎又刺激,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還有傾聽的孩子說自己的同學講的聽的更仔細了,還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與小老師的看法,自己的老師跟我們是同學,一點都不緊張,原來老師也有那么多“問題”呵呵,我喜歡站在孩子們中間的感覺,做他們的朋友,喜歡下課他們三三兩兩的找我問問題,這才是作為老師的價值。我將繼續(xù)推進,慢慢的放手多一點,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膽小的、不自信的孩子們,別害怕,一定要加油哦!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提高小學生整體數學素質,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特別是當前,要想讓學生一節(jié)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
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帶三年級的數學課,今年是我和學生一起來學習。因為學生是從二年級帶上來的,所以少了師生之間的磨合,可以很快進入到學習當中。二年級時,有部分學生已經養(yǎng)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但仍有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相當差勁,今年的.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作為教師的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也是很關鍵的。于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诙昙壗虒W時對他們的了解,總體來說孩子們的計算能力較差,在課堂上做練習會出現(xiàn)數指頭、口算等不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繼續(xù)注重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數學學習中我更注重孩子的態(tài)度、習慣而不是成績,所以對于孩子上課聽講以及作業(yè)書寫情況要求較高,有問題時能夠及時和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發(fā)現(xiàn)將近一半的孩子不會自覺學習,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為什么學習。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數學,我在本學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著重培養(yǎng)小老師。讓程度稍好的學生選擇課題,課下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備課,由學生主講、老師補充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去。程度稍差的學生選擇自己會的題目進行講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習品質。
2、建立數學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本冊教材中數與代數的教學占了很大的比重,此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數感,發(fā)展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程序進行運算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單元除法中《分桃子》一課,教科書借助圓片、小棒等直觀模型,結合具體分一分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豎式的計算步驟及每一步的實際意義將每一步的計算過程與具體的分物過程對應起來,通過師引導、同桌互相說、單獨提問等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和方法。并且呈現(xiàn)多元化算法,從分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
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在教授第四單元《克千克噸》時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專門會讓學生提前去超市看食品包裝袋上標的重量,并親自感受一下,對克與千克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課上學生會通過自己的感受明白不同物體如何去選擇質量單位。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例如第五單元第一課時《什么是面積》,我將通過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建立面積的表象,抽象出面積的概念,結合比較正方形與長方形面積的活動,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但是,教學中,由于經驗的的缺乏在教學過程中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氣氛不活躍,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通過這兩年的實踐經驗,我收獲了很多,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低年級孩子相處,幫助他們更好的去學習,而且通過與學生家長和同事的交流,以及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真心覺得一個孩子的學習是離不開家庭和學校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但是不少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就行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認為,其實小學階段更多的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但是,大部分孩子的學習習慣并不是很好,這些習慣的缺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和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