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不得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閑著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后,能在必須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高興嗎?這正是我學習上就應做到的。
在學校,老師每一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如果經(jīng)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周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周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說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說乎了。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哲理。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能夠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士不能夠不宏毅,任重而道遠的凌云壯志,有人讀出了朝聞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讀論語,更多的則是像看到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中間,同他們暢談自己的人生感悟,試圖讓他們懂得:人就應如何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就應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其實,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這正是我們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東西。
人就應如何生活呢孔子給出的第一個答案便是愛。讀過《論語》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東西似乎是禮,如何宴請賓客,如何侍奉國君,所以禮節(jié)他都一板一眼、嚴謹無差,并認為禮樂是治國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梢娫谒磥?,沒有仁愛的根基,禮也是無用的。這點孔子曾反復闡述。尤其是對父母之愛。他談論孝,人人都說孝就是奉養(yǎng)父母,而他卻說如果不能從心底里敬愛父母,這又與飼養(yǎng)犬馬有何區(qū)別事實上,也只有基于真誠的親子之愛,才有可能到達真正的孝道。當別人向他請教治喪之禮時,他簡潔的回答:與其易也,寧戚,與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從心底里真的為逝者悲傷,一場充滿愛的喪禮,才是對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實,不論是古今中外,對于任何人來講,愛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們能夠達致幸福快樂的階梯,不懂愛的人便不會懂得生活。但這天的孩子呢,他們受過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們那個時候更聰明更靈巧,卻很少看到他們對父母的體諒和感激,父母盡所能給了孩子一切,讓孩子覺得理解別人的關(guān)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卻獨獨忘記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他人,而愛的缺失,不僅僅僅會讓孩子在今后的群眾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沒有愛的人,無法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因此,真誠的仁愛之心,是孔子反復向他的學生所強調(diào)的,這也就應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論語》所傳遞的第二個生活的要訣,便是持續(xù)平和的心態(tài)。生活中常常能見到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樣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夠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因為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所以能夠安于貧窮,正是因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tài)。孔子并不掩飾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fā)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強求:如果發(fā)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達致幸福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途徑,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的快樂。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因為他們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梢娍鬃釉趦?nèi)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務必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jié)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人活在世上快樂與否,很重要的因素,取決他能否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孔子強調(diào)在人際交往中,要持續(xù)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他用一句話為這個原則做了闡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訴人們,與朋友之間,不管相處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強求兩人觀點完全一樣。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應能夠持續(xù)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不贊同無原則的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就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也是做人原則性的體現(xiàn)。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這點說來容易,但它需要個人有足夠的決定力,有足夠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夠明白什么是自己就應堅持的,什么是能夠包容的,什么是就應反擊的,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個人具有精神上的獨立性。最能體現(xiàn)這種獨立性的,便是那句的不怨天、不尤人,這是一種充分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有了精神的獨立性,便能夠在任何狀況下獨立承擔其自己的職責,而不是從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奮發(fā)而起,不論外界條件是貧是賤,是亂世還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這些精神層面的生活以外,孔子還很關(guān)注人們?nèi)粘5男袨?。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對玩的態(tài)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戲。在志于道、依于仁的同時,他也不忘游于藝,當他閑居在家時,一改在朝中謹慎之貌,而是申申如也,放松自然。當看到別人飽食終日,他便勸人下下棋,也是很有益的活動??傊?,生活的快樂總是能夠自己尋找的,生活的色彩也不就應是單一的。
我感覺《論語》和其它經(jīng)典的不同在于,它關(guān)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就應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就應學習的,也是我們教師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因為它關(guān)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nèi)ビ眯母形颉?/p>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里行間已經(jīng)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后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nèi)绱耸苡媒K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于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應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xiàn)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fā)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用心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用心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讀論語,感到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后知不足。
學,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tài)度,持之以恒,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并學會結(jié)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透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務必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證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nèi)圣外王,如: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能夠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diào)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yǎng),學問加修養(yǎng)――所謂內(nèi)圣才是君子。用這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p>
思,然后明目標,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這天我們重溫《論語》,應思考立身和處世的原則。內(nèi)圣外王的君子,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也許也是需要用畢生努力不斷去接近的一個目標。
在書的海洋里遨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為書是我忠實的伙伴,每一本書里都飽含著許多知識,就拿暑假期間我看的一本《快樂迪士尼》的書來說吧!這一本書讓我深受感動,因為書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深刻的意義,我每看一篇,我都會細細慢慢地“品”,從這一本書中會讓你學會寬容;懂得親情無價;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懂得互相幫助……
這一本書里的每個主人公都是那么的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團結(jié)友愛,每當我捧起這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時,就覺得書里面的一切人物都在我的身旁,仿佛身臨其境。就拿一片名叫《一頭幼鯨》的故事來說吧!小幼鯨生活在海底的時候經(jīng)常受到其他海底生物的冷嘲熱諷,說小幼鯨長得又丑又奇怪。小幼鯨聽了這些話后,就覺得自己很孤獨,一個朋友都沒有,感受不到快樂。所以鯨媽媽經(jīng)常安慰小幼鯨讓它不要難過,在生活中鯨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小幼鯨。在一次險惡的海浪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幼鯨,鯨媽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救小幼鯨,母愛是多么的偉大啊!
我想這一本書里還有許多包含意義的故事,說也說不完,這一本書讓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這一本書值得大家去細細地,慢慢地“品”,假如大家有空能夠去買一本看哦!
★ 2020學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