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是全世界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不能解決人員傷亡問題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預防知識的學習,以利于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周心得體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精神,按照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fā)通知,就我市2021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做出專題部署。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扎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緊緊圍繞“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主題,充分認識做好災害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的重大意義,認真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加強工作組織領導,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教育提醒社會各界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二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全民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充分發(fā)揮重點領域的輻射作用、科普基地的陣地作用和各類媒體的宣教作用,以城鄉(xiāng)社區(qū)、學校醫(yī)院、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為重點,充分運用各類科技館、應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和生命安全教育培訓體驗基地等,以多形式開展防災減災體驗和科普展覽等宣教活動,拓寬公眾接受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途徑。
三是聚焦風險源頭管控,推進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聚焦重點區(qū)域、重點單位、重點人群,發(fā)動基層力量、組織專業(yè)隊伍,做好風險隱患排查。對排查出來的災害事故隱患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明確工作責任和時間進度,盡最大可能減輕災害事故風險。
四是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加快推進規(guī)劃編制和重點工程建設。立足工作實際,完善編制、精心實施防災減災救災“十四五”規(guī)劃,明確新發(fā)展階段防災減災救災的工作目標、原則和重要任務、重大工程等,抓好規(guī)劃實施的統(tǒng)籌協(xié)調。聚焦主要任務和弱項短板,積極發(fā)揮牽頭部門作用,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加大重點工程建設推進落實力度,確保取得預期目標。
五是加強災害應急準備,有力有序有效應對各類災害。進一步梳理掌握本地區(qū)應急物資儲備底數,有針對性地擴充物資儲備規(guī)模,采取實物儲備、協(xié)議儲備、產能儲備、社會儲備等多種方式,不斷拓展救災物資品種品類,努力滿足可能發(fā)生災害事故的峰值需求。
六是嚴格落實標準要求,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充分利用公園、廣場、城市綠地、學校操場、體育場、停車場等已有設施,持續(xù)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滿足轄區(qū)內居民緊急避險和臨時安置等需求。
七是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演練。結合區(qū)域、行業(yè)災害風險情況,持續(xù)修訂完善各級各類應急預案,注重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針對城市內澇、地質、臺風、地震等災害,以及火災、燃氣泄漏、危險化學品等事故,因地制宜開展包含災害事故預警、應急指揮、人員疏散和搜救、群眾生活救助等內容的演練活動,提高災害應急能力。
八是壓實責任,統(tǒng)籌做好各項工作。結合今年活動主題,精心組織部署,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對于短期內能夠完成的任務,明確時限,及早實施,確保收到預期效果;對于需要長期開展的工作,積極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堵點,拿出切實可行的管用招法,力爭取得階段性成果,切實防范化解災害風險,全面提升我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5月12日是我國”防災減災日”,為做好今年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教育工作,突出“減少災害風險,建設安全城市”的宣傳主題,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積極與縣防震減災局、教育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宣傳效果,現將活動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高度重視,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崔校長任組長,張廣林任副組長,各部門主任及各年級主任為成員,確保了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圍繞“減少災害風險,建設安全城市”的宣傳主題,向全校師生普及逃生避險、自救互救技能。通過制作宣傳展板、掛圖、橫幅、標語、年級集會、召開主題班會,出一期黑板報等各種形式,宣傳逃生避險、自救互救知識。
三、精心組織,營造深厚的宣傳氛圍。
1、5月9日(周一)學校在校門口電子屏上顯示關于今年防災減災宣傳主題的標語:“人人參與,減少災害風險,防災減災,建設和美滎陽”。
2、我校利用5月10日(周二)的升旗儀式(因周一體育特長生考試,升旗儀式調整到周二),對全校師生進行了防災減災周活動的宣傳與動員,并向全校師生做了有關防災減災知識演講。
3、防災減災周期間,利用每天的校園廣播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教育、宣傳防震減災政策法規(guī),營造防震減災輿論氛圍。
四、5月12日(周四)利用中午課間操時間,我校組織了防震減災演練教育和緊急避險訓練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國防觀念和人防意識,掌握基本防護技能。
同時,我校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地理課、班會課,技術課等教學中落實防震減災知識內容,并確保教學時間,在內容上,突出知識性和常識性。
五、組織全校師生對學校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每個班級都寫出了檢查報告,并報到了教導處,教導處整理總結后,將存在的安全隱患匯總到總務處,要求立即整改。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安全建議,由教導處上報給校安全領導小組,由行政會討論決定改正方案。
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目的是為了喚起社會對公共安全的高度關注、促進社會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為了徹底杜絕災害的隱患,我們應當多多學習防災知識,做到“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地球是充滿活力的星球,它養(yǎng)育了人類,也把災難帶給人類。災難可以分為兩種:自然災害、人為災害。
自然災害包括地震、雪災、臺風、火山爆發(fā)等大自然中“約定”好的“運動”,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遇到這些情況,一定要冷靜,仔細回憶學過的自救知識,盡可能保護自己,可以的話,也要幫助他人。例如:地震前,會有一些不尋常的預兆:狗會狂吠;蜜蜂會亂飛;一些家畜會出圈亂跑……這些可以讓人知道將發(fā)生地震,盡力防范。地震發(fā)生時,如在家,要盡快到堅固、沒有倒塌的房間中躲避,在堅固墻壁或房門邊保護好頭部;如在校,要躲在課桌下,聽老師指揮;如在野外,要躲開高大的建筑物,以免砸傷。
汶川大地震時,安縣桑棗中學創(chuàng)造了“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的神話。這個“神話”來自于校長葉志平常年的緊急疏散演習。因此,疏散演習成為學校必不可少的活動。有一次課間操,我們學校的大喇叭里忽然喊道:“全校緊急疏散!”伴隨“叮鈴鈴”的鈴聲,每個班按照各自固定的疏散路線撤離,一個班排成兩列后,每兩班共用一樓層的樓梯,2樓、3樓的學生們比4樓、5樓的學生快些。而在樓道拐角處,任教老師站在一個固定位置上——2樓、3樓學生跑得快,是要避免樓道堵塞;4樓、5樓慢些,是避免造成人流積壓;老師站在拐角處,是因為那里最容易摔,老師可以把孩子盡快提起來,不至于讓別人踩到。到了操場,每個班級站在各自位置上,不亂不雜。雖然現在還沒有演習的“用武之地”,但我們要記?。骸捌綍r多流汗,災時少流血?!?/p>
除了自然災難,還有人為災難。溫室效應、水土流失、山洪等都是人類自掘墳墓的證明??梢哉f,大部分災害都少不了人類的“貢獻”。溫室效應會引發(fā)肺病、腦炎等疾病,并會造成干旱、水源緊缺、洪水。酸雨中的硫化物會導致湖水變酸、魚蝦死亡、森林衰老……面對這些災害,并不是一味地“防”,而要“治”:一、保護森林,種花、種草不如種樹,保護水源不受污染;二、工廠不得過多排放廢氣,多用新能源;三、保護臭氧層,改換節(jié)能型汽車;四、小心用火,節(jié)約用水。這幾點,你做了,或許能救許多人的生命。
人之命,重于山。望君“從我做起,防災減災”!
周四下午,老師組織我們看了防災減災視頻。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映入我的眼簾:強烈的地震會使人感到劇烈的搖晃、房屋倒塌、地面出現裂痕、道路扭曲、山石塌陷、巖石崩落、河流移位等嚴重的災害。破壞性地震還會引起火災、水災、爆炸、瘟疫、污染、斷水、斷電、斷路、斷橋、山體滑坡等一系列次失態(tài)災害。據史料記載,從公元1038年至今的近千年中,我國境內曾遭受國死亡人數達萬人以上的地震災害25次,平均約40年就有1次嚴重的地震災害。1920年寧夏還原8.5級地震,死亡23.4萬人,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共奪走24.2萬人的生命,整座城市在瞬間夷為平地……
看著看著,我的心被地震所帶來的災害強烈地震撼著。地震這種經常發(fā)生的自然現象,給人類帶來多少危害!每當我從電視中看到哪個地方有多少級地震,帶來怎樣的嚴重后果時,我的心就很難過。因為傷亡的都是我們人類,毀壞的都是我們地球上的家園。
然而,對于地震,我們人類真得束手無策嗎?不是的。人類在同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平時,我們應該做好相應的應急防范和應急措施。當發(fā)生地震時,我們應該頭腦清醒,沉著冷靜,絕不能被突如其來的事情弄得昏頭腦轉,不知所措,盲目逃亡而造成更大的傷亡。
防震減災,必須以預防為主。如果有一種儀器,能在地震前準確地測出地震的位置、級數,那該多好啊!假如我是世界防震專家,我會以我的能力,為世界的人民服務。我會發(fā)明一些儀器去預測地震的發(fā)生。我發(fā)明的儀器叫做地震預測儀。這個地震預測儀可以在地震發(fā)生前的十個小時發(fā)生警告,以便于人們的疏散。如果我發(fā)明的這個地震預測儀可以預測地震的發(fā)生的話,這樣就可以減少災害造成的的傷亡和資金的損失。
那造成地震的罪魁禍首是誰?是地球嗎?不,不是地球!造成地震的罪魁禍首是我們人類。原因是我們人們不斷開采地下資源,造成巖層不斷擠壓,巖層產生褶皺,然后褶皺不斷增加,巖層隨即斷裂,這時就發(fā)生地震。只有保護環(huán)境,做好防震減災的工作,建立健全地震監(jiān)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和地震緊急救援等等做,才能使地震災害減少到最低。
今天下午,我班看了一個節(jié)目——《防災減災日》。由于時間關系,只看了地震這一小部分。但很快是我掌握了許多知識。
這個節(jié)目講了許多內容,如:“什么是‘地震前兆’?”、“什么是‘火山地震’?”,以及“怎樣防止地震的‘詐騙預報’?”等等。講的很認真、詳細,我們聽、看的也很仔細。
通過這個節(jié)目,我感受到地震好可怕,平均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死在可惡的地震手里。不學些知識當然不行。我覺得最有用的在“地震預報”這方面。因為我懂得了什么是“地震前兆”。就是如果動物出現異常,或是地形發(fā)生變化,就是地震要發(fā)生。我養(yǎng)了兩只烏龜,他如果撞魚缸的玻璃,就代表要地震;小烏龜如果往大烏龜的殼下面鉆,就代表要地震。
在“地震預報”這方面,如果遇不見動物,想知道地震什么時候發(fā)生,我卻又覺得“怎樣防止地震的‘詐騙預報’”最重要。如果有人將預報說的精準到幾時幾分甚至幾秒時,那么,毋庸置疑,假的。因為國家還未達到這樣如此精確的水平。如果有國外的預測我國的,也是詐騙的。因為沒有國家為其他國家測預報的。其他陌生人說的,也不要相信。如果想知道預報,去相關地震部門詢問。
但是有時也見不到動物,也沒有地震部門在樓上時,我還是覺得最主要的——“怎樣防震”最重要。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上著課,忽然地震了,我爭取用不到一瞬間的時間里,迅速抓起一本書,立刻擋在頭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并有秩序得往下沖。一旦時間不夠,便隨便沖進一間教室,躲在桌子下面,然后在這個范圍內尋找水源,以防震后干渴。不過,地震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難以預料。所以,為保險起見,應該第一時間躲在自己的桌子下面。拿起書包里的任何東西擋在頭上,以防書桌支撐不住。
地震知識真不少,《防災減災日》這個節(jié)目真好,告訴我們這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