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給我的是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并讓老去的福貴永遠活在我腦海里。
余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所以,他寫活了福貴。生命的存活,需要空氣、水、糧食、光等等,那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呢?畢淑敏在大學里講課也曾被問到同樣的問題,她是這么回答的:“活著本身并無任何意義。”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然而她又開口:“但是,我們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意義!”人是有七情六欲,我們總有一些東西可以支撐生命的重量。沒有可追求的意義,那和只懂吃與被吃的獸類有何區(qū)別?新聞上報道的落網(wǎng)貪官,在我眼里,他們有金錢,有欲望,有豪車,就是沒有追求的意義。當一個人的腦子被利欲罪惡塞滿,難道不可怕嗎?活著,大概不只是肉體上的滿足,還要有精神上的洗禮。
福貴的悲劇有目共睹,前半生荒廢家業(yè),后半生大起大落,痛苦接踵而至,余下個和老牛相伴的晚年。余華的文字織出溫情,又殘忍的撕碎它。我不明白,這樣一出悲劇能給人什么正能量?后來我想:人常說“樂極生悲”,沒錯,只有到達極點了,才能有不一樣的東西滋長出來。就好比福貴令我極其唏噓的一生,但我忘不了,第一章里這般描述福貴的臉龐:“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瞧,福貴還是笑著的,還是活著的。
夕陽里,田埂上,老牛累得垂頭,福貴在平淡的講出他多災多難的大半輩子。幾十年過去了,唯一不變的是腳下的泥土,唯一沒有離去的是他。一起痛苦都隨風散走,生命脆弱而又頑強,原來,為了活著,就是活著。
《活著》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chǎn)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為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著。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說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干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F(xiàn)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jīng)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為別人著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說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
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x不是5而是4?!弊T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后,說:“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后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為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為自己活。
我明白了余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著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為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活著,因為總有愛你的人,總有你牽掛的事。
主人公福貴以往嫖賭輸光了家產(chǎn),可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chǎn)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fā)生,最終只留下自我活著,然而經(jīng)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guī)锥嚷錅I,并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向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我的親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此刻擔憂的無非是此刻生活中的瑣事罷了,可是是戀人朋友矛盾爭吵離開分手,學習成績工作不夢想,別夸張了一點挫折,我們有吃有穿有錢花,沒病沒痛沒災禍,我們正是青春奮斗的年頭,我們憑什么不歡樂,我們憑什么整天怨天尤人,我們憑什么說別人幸運我們沒他們好彩。其實活著很簡單,異常是我們此刻這個時候,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永遠無條件支持我們,有那么幾個閨蜜好友來分享歡樂分擔憂愁,我們正能夠全心全意奮斗的時候,所以,別總是放大那些瑣碎的小事,讓他們占據(jù)了你生活中心,更應當把自我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么辛苦。所以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甭氊煟腔钪囊饬x,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雖然不用總把自我的不幸自我的苦難跟別人比較,也沒這個必要,可當你意志消沉,覺得活著真辛苦此刻的日子不夢想的時候,請別放棄,一旦放棄了,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意義了什么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挺過來,已經(jīng)是一種很勇敢的活著了。加油,正在掙扎正在糾結的人們,加油!
合上書,許久沒有勇氣再次打開它。記得第一次翻開它是在去年夏天,那時耳機里播放著電影《天空之城》的主題曲,看到一半時,不知怎的,眼淚竟在如此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敗下陣來。
或許是因為自我的感性,又或許是為福貴的一生感到悲哀,一個最開始不可一世的浪蕩公子,輸光家產(chǎn)后,開啟新的人生。不敢說他經(jīng)歷過什么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因為他的世界里仿佛僅有酸、苦、悲、離……他生不逢時,至親六人,余生一人,在窮困潦倒的境地中還要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他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悲痛,卻又在悲痛之后勇敢地活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是作者余華在序言中寫下的一句話。在耳濡目染之下,我們逐漸構成了為夢想活著,為情義活著,為信仰活著的大英雄主義精神,這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不明白的是,光是活著,就要花費好大的力氣。
相信我們總能聽到長輩說我們是幸運的,真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用擔心,大炮明天會飛到屋頂,不用擔心隨時被病魔奪去生命…都說輕易得到的,絕不珍惜,就像活著一樣,來就有,絕不珍惜。
紀錄片《人間》第二季第一期向我們介紹了一批身患骨癌的少年兒童們,他們無法上學,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光是為了活著本身,他們就要花費好大的力氣。為了自身的其他器官不被病菌感染,他們要大面積截肢…依稀記得在影片快結束時有這么一句話“寧愿斷腿,寧愿傷痕累累,只要命還在,一切都不是問題?!?/p>
前幾天,人民日報的公眾號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多謝,斯里蘭卡”,那是我第一次了解那個鮮為人知的國家,他在一天內發(fā)生多起連環(huán)爆炸,300多人喪生,500多人受傷。讀后感·在那里十歲以上的人基本都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能夠說,光是活著本身就已經(jīng)消耗他們太多力氣,但讓我驚奇的是,這個人口僅有2000多萬的斯里蘭卡,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累計向國際眼角庫捐出至少16萬枚眼角膜,雖然不知自我明天會遇到什么,但依然善良,依然心懷感恩…原先活著本身也不只是一副軀體留在這人世間,活著本身更是傳遞,更是信仰,更是創(chuàng)造。
為活著本身而活,活著本身又是什么?相信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在書中于福貴來說,活下去,在親人們全部死去,在孤獨下,自我走完余生的路就是活著本身的意義。這于他來說,于那個時代來說已是不易。那于我來說,于今日的少年來說呢,活著本身就只是留著生命在人間嗎?
我一向認為擁有生命是一件幸福,幸運的事,健康地活著是我們眼前最大的機遇,最厚重的恩典。我們不用擔心病魔,不用擔心炮火,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找到自我活著本身的意義,像福貴一樣,盡管生不逢時,卻依然勇敢。像斯里蘭卡人民一樣,盡管身處戰(zhàn)亂,卻仍心懷善良…像所有為活著本身而活的人一樣,不懼困難,勇往直前,認真生活,感恩生命。
《活著》這本書講述了男主人公福貴在經(jīng)歷了人生中幾乎所有的生離死別之后依舊笑看人生的故事。這部小說名為活著,但講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死亡的故事。余華用死亡來表明活著,似乎更有哲理。人說:“不經(jīng)死之懼,焉知生之歡?!币苍S很多時候正是與死神擦肩而過,經(jīng)歷了失去朋友,失去親人的痛苦。人們才會真正靜下心來,去認真考慮該如何活著。
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在余華的小說中,我們似乎讀出了這樣的意味。活著是一種過程,都需要我們去緩緩經(jīng)歷,去觀賞,哪怕是病入膏肓,形容枯槁,又或是生離死別。余華寫《活著》是在寫人對于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為了活著,為了更好的更健康地活著,在中國傳統(tǒng)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里,在疫情全面爆發(fā)的日子里,人們顧不得團圓,毅然離家,奔赴前線,冒著生命危險。50多支醫(yī)療團隊,6000多名醫(yī)護工作者紛紛支援武漢。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卻永遠隔離不了愛。
有句話說得好,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有多少年幼的孩子對著即將離開的母親說:“媽媽,你要早點回家?!庇钟卸嗌倌赀~的父母對著即將辭行的兒女說:“孩子,照顧好病人,更要照顧好自己!”疫情在前,他們從不退縮。為了病人活著,為了心中的那份責任,風餐露宿,守卡點,防疫情,保平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他們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他們?yōu)榱烁嗟募彝ズ霞覉F圓,為了更多的人們幸福安康,更為了被病魔纏身的人能夠活著,能夠好好地活著。
作為一名學生,面對如此現(xiàn)實的活著與死亡,在克服恐懼的同時,我們緊跟著學校與社會的步伐,履行學生的義務,堅守學生的職責,努力學習,為抗擊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但此時此刻,一顆希望的火種也悄然埋進了我們心中,將青春與未來化作愛與關懷,將充滿整個社會。
疾病與災難都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會有一天,這里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里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平安喜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昨天剛看完了《活著》,實在是有些壓抑。都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對于富貴來說似手并不是這樣的。的確,最開始的富貴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敗家子兒,吃喝嫖賭無一不做。就連家珍挺著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家,他也無動于衷,還對她,直至富貴自己都覺得無趣了才叫人把家珍拖了出去。那時的他著實是可恨的,一直到他輸光家產(chǎn)才慢慢成長起來,有了人樣。
破產(chǎn)后的他一直在努力承擔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以及一個父親的責任。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胡作非為了,他開始下地干活,關心家人,但命運似乎就是想和他開玩笑,他們搬出去不久,他就成了沒有父親的孩子;在去給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當兵,好不容易回來后又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成了沒有母親的孩子了,原本聰明伶俐的女兒也被剝奪了聲的機會。
命運在安排他成為“孤兒”后還沒有罷手,而且似乎還和他玩起了游戲,每次當富貴陷入困境時,他就會開恩給富貴一點希望,可還沒等富貴完全定格下那些美好時,一盆冷水就緊接著潑了過來,如此周而復始,直至富貴成了一頭牛的名字。
富貴先后失去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以及外孫,他送著一個又一個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每失去一個親人,我都覺得應該是最后一個了,可命運卻不想放過他,最后獨留他一個人孤苦伶仃時才肯罷手。其實我不太明白上天留著富貴繼續(xù)活著是對他的恩賜還是詛咒,我只知道沒破產(chǎn)前的他確實是面目可憎,幡然悔悟過來的他也的確一直在努力地活著,經(jīng)歷過太多太多的絕望。
有時候我又會覺得富貴也許也不是一個只有霉運的人。他父親雖然對于他敗光家產(chǎn)的行為十分氣憤,可卻還是立即變賣了家產(chǎn)替他還債,還用心良苦地全兌換成了銅錢想要告訴他每一個銅錢都來之不易;無論他之前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母親始終都是相信他的,在臨死前都一遍遍地說著“富貴是不會去賭的?!?即使他之前那樣對家珍,可家珍還是一直不離不棄,放棄了好日子都要和這個之前不務正業(yè)的“敗家子兒”在一起;鳳霞一下子從大小姐變成了貧困戶家的孩子,后來還成了啞巴,可她卻出奇的.懂事,為整個家庭的生存出了不少力;二喜是個老實的好人,不僅愛惜鳳霞而且真心實意地對富貴一家子好……
生命是一個人對自我經(jīng)歷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jīng)歷的看法。——余華
看完這本書后,我第一句就感嘆:這是一個好悲傷的故事啊,這本書以一個流浪漢道聽途說的故事方式寫了下來。其中,文中的第一個“我”,對這個故事是有自我的評論的。這樣的文學手法,我第一次接觸。這樣能夠完整地寫出這個故事,也能夠自由地抒發(fā)作者的一些感觸。
福貴原先是個富家子弟,卻因賭博輸了家產(chǎn),連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好不容易妻子帶著兒子回來,母親卻病倒了。為了求醫(yī),福貴被抓去當壯丁了。
幾年后回來,雖然母親已經(jīng)去世,女兒也因一場高燒不會講話,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團聚了。又因饑荒,被迫無奈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了家,他們再也狠不下心了。但厄運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之后兒子又因獻血過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勤懇的女婿,女兒又因難產(chǎn)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外孫。
本還可勉強過上好日子,女婿卻因工地失誤丟了性命。福貴拉扯著外孫長大,卻因為一個自我都不敢相信的失誤——豆子煮多了——外孫被吃撐死了。就這樣,親人接二連三地去世,這樣的遭際,苦不堪言。
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先是和國民黨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還有饑荒。我看過的書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動蕩的時代背景。這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樣是被社會一步一步碾壓,直至毀滅??墒恰痘钪返慕Y局不一樣。福貴沒有被壓垮。最終他從集市上的宰牛戶手中救回了一頭老牛,并以自我的名字命名,和它一齊優(yōu)哉游哉地種田,喊著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訴“福貴”,不僅有你一頭牛在犁田哦!
這樣的田園生活,是甜是苦難以分辨,只覺得彌漫著無盡的蒼涼。有人會問,這樣“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有什么意義嗎?什么是活著?活著就是你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歡樂,更能夠經(jīng)受生命中的痛苦——畢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爺爺也出生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我小時候還聽爺爺說過,當時捕來的魚都要充公,饑荒時確實會上山挖野菜,大家都不上學。其實生活的苦難離我們并不遙遠。現(xiàn)實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苦難”。我們不應像駱駝祥子一樣被壓垮,我們應當學著福貴,以樂觀的心境去繼續(xù)生活。
像我這樣一個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并不是很了解什么叫饑荒,我也沒有體會過親人離開的痛苦。我只能在看完《活著》后,長嘆一聲,這真的是個好悲傷的故事啊……
記得約莫是在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問過我們一個問題:你活著為了什么?
當時同學的回答五花八門,為了父母,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報效國家,為了活著。是的,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不清楚為何自己會來到這個世界,具備了這樣的靈魂和思考能力,但是我們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一個生命體,確實地存活于此。通過自己的所做所為與外界,留下印記,透過耕耘的時間去感知世界。
余華的作品很少說教式的對白,他總是用口白平實的語言去描述那些低微的人,卻帶給你不平凡的思索和感觸。他把自己的人生哲學都融入了他作品的角色中,透過他們的一顰一笑,慢慢地流淌出來。他對土地和困難時期,有著特殊的情懷,諸如《兄弟》,《許三觀記》,《在細雨中呼喊》無一例外有相關的故事背景和描寫。王小波說過:別人的痛苦災難才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源泉,而絕不是藝術家自己的。這也難怪有種比較調侃的說法,說每一個作家都是后娘,不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折磨得不成樣子誓不罷休。雖然玩笑成分居多,但也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借他們創(chuàng)作的人物去表達自己,文以載道人以載情。
我看著《活著》的主人翁福貴,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地主少爺,到敗盡家財,最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與一頭老牛做伴度過殘年??吹阶詈笪也]有太大的心理波動,當一個再普通的人的一生如同一幀幀的幻燈片在你面前放映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大喜大悲,其實最后回過頭去看,只是為你生命做上了一個注腳而已,所謂樂天知命虛室生白,講的也就是一個心安理得。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絕不雷同的,那些細小的枝節(jié),卻是你有同于他人最大的亮點所在。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jīng)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tài),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xiāng)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jīng)歷缺乏熱情,仿佛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在這里,我常常聽到后輩們這樣罵他們:"一大把年紀全活到狗身上去了。"
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他的講述像鳥爪抓住樹枝那樣緊緊抓住我?!?/p>
也許是余華采用的記敘方式,使得福貴這樣一個農(nóng)民的經(jīng)歷如此身歷其境地展現(xiàn)在我面前,但更重要的,是福貴他本身知道如何精彩地講述自己。人們常說要趁年輕,多去經(jīng)歷一些事情。其實比起經(jīng)歷更為重要的,是講述,是思索。你從你經(jīng)歷過的事情當中汲取養(yǎng)分,你客觀地去分析去評價,得出你的專屬結論,構成你自己的人生哲學。干癟的講述可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在我自己年老或者有足夠多的經(jīng)歷時,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述我自己的經(jīng)歷我自己的見解,學會講述,本身就是在學會做人,這就是活著。當你在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時,你從記憶中又獲得了一次重生,痛苦讓你隱忍堅韌快樂讓你自信豪邁,你從過去的時光中看到了最好的自己。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小有所成大富大貴,你的一生不一定會有這些東西。但人生肯定是有其規(guī)律性的,像正弦函數(shù)那樣有高潮也有低谷,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勇敢地去面對你的經(jīng)歷,同時當自己在講述這些的時候,稍加修飾面帶微笑,那樣你就是一個生活的智者,對你過往的事通透清明,那么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的境界,也就不遠了。
一旦一個人不停地敘說著傳奇的事,那么,他本身也就變成了傳奇的一部分。
活著,沒那么多深讎大恨。這是余華的《活著》,這也是我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