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

| 新華0

小學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guī)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 學生的學考慮不夠。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 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 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上課: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fā)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學認識圓柱時,我讓舉出生活中的圓柱有一個同學脫口而出電線桿。有68%的學生同意,32%的學生不同意。于是我讓他們下課后仔細觀察。課后學生們都跑到校園中電線桿旁紛紛爭論有的同學說出了不是圓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學也心服口服改變了認識。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從學生的記憶中揮發(fā)掉的。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 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 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 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fā)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chuàng)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知教學。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于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 源于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聽過的一節(jié)《認識分數》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 4 個蘋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個;2 瓶礦泉水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1 瓶;而 1 個蛋糕平均分成 2 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習慣的說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 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 在學生學過的數中哪個數可以用來表示半個, 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 那么半個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問題情境,增強應用情趣。 人的思維起始于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 求問題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fā)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述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找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搜集應用事例,體會應用價值。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搜集有關資料并介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fā)明與使用、地圖用四種不同顏色區(qū)分地區(qū)、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數學應用的具體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簽各種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認識千米”時,到圖書 館或網上查找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閱資料,搜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可以 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進一步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四、創(chuàng)造應用機會,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 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 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可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后, 讓學生做小會計師, 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 根據銀行的利率算—— 算,怎樣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 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 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

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著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yè)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2

“中國科協與教育部聯合發(fā)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就是希望通過宣講活動正確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學術規(guī)范,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維護學術尊嚴,旗幟鮮明地揭露和抵制學術不端行為?!敝袊茀f主席韓啟德在大會致辭中開宗明義地指出了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德學雙馨的楷模,已經91歲高齡的師昌緒老先生,親手撰寫發(fā)言稿,用鋼筆把發(fā)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場報告會都被青年學子圍得水泄不通。

作為宣講專家組的成員之一,楊樂院士把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邊照顧,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講邀請時,他都會按時出現在宣講報告會的現場。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為了給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場報告,反復修改完善講稿,還請?zhí)镏腥涸菏刻岢鲆庖?,看他的報告能否被青年學子接受。

著名科學家杜祥琬、葉叔華、楊福家、楊叔子、黃伯云、歐陽自遠等,紛紛在百忙中擠出寶貴的時間,積極參與宣講教育,精心準備宣講報告。

截至20_年12月份,宣講教育活動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qū)市,近700個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的25萬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學道德宣講教育。全國高校56個研究生院也全部開展了宣講教育。參加宣講教育活動的院士和著名專家達100多位。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3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科學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不再僅僅意味著純粹的知識探究,科學發(fā)現與科技創(chuàng)新成為現代國家支持下展開的活動,也是國際政治 經濟和文化角逐的焦點。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充滿艱辛,正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感召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現實需要,成為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投身科學事業(yè)的內在動力。科學家精神,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yè)所取得的每一個輝煌成就,都離不開科學家矢志報國 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和優(yōu)秀品質。

去年5月,中辦 國辦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 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 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 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 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 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 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當前,面對各種“卡脖子”的技術短板,如果沒有以強烈愛國精神爭生存 求發(fā)展,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的。廣大科技人員惟有胸懷祖國,才可能認識到“卡脖子”技術問題不解決,就會使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受制于人。惟有從這種生存意識和危機意識中激發(fā)精神力量,才會使得科技工作者像老一輩科學家那樣,堅定不移地通過創(chuàng)新尋求突破,化不可能為可能。

如果說愛國精神是激發(fā)科技工作者投身創(chuàng)新的磅礴無比的情感力量,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的則是創(chuàng)造性開拓未來的理性力量。發(fā)現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猜想 論證 反駁 修正和提出新假說的過程。要實現原始創(chuàng)新并將其轉化為獨創(chuàng)性的科技成果,既要有理論創(chuàng)造的勇氣,又要有嚴謹實證的態(tài)度。對客觀知識的獨創(chuàng)性發(fā)現,本質上也是一種主觀創(chuàng)造的過程,不能沒有方法 思想 觀念和理論的創(chuàng)新,但這種創(chuàng)新絕非臆造,必須接受嚴格的實證檢驗,必須尊重科學研究的規(guī)律,特別是其在科學方法上的合理性。一些科學研究所遵循的嚴格的規(guī)范和程序,是長期經驗積累的產物,是科學研究傳統(tǒng)的精華,固然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質疑其合理性,但不應輕率地加以摒棄。

當前,我國發(fā)展面臨的國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fā)展對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員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動機,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好奇心與科學探索的氛圍,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其次,要鼓勵科研人員開展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研究,學會在知識的邊界尋找新思路 新方法和新觀念。最后,還要促使科研人員認識到創(chuàng)新的社會影響,明確科學探索的責任,使其對科學的好奇心與報效祖國 服務社會和造福人類有機地結合起來,拿出更多獨創(chuàng)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新,將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yè)中去。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4

為期一個月的“學風建設月”活動已經結束,在全體同學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課堂出勤率明顯提高,上課遲到率大大降低,學習風氣有較大好轉,課堂紀律有很大改觀。這些成績證明開展學風建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說明了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到達了預期效果,良好學風、教風基本構成。本次學風建設月僅是我院學風建設中的階段性工作,透過一個月的齊抓共管,從基礎上改變學習氛圍不濃、學習風氣不正、學習成績不高的局面,進而探索和建立我院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為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打基礎。

下面,我從“學風建設月”取得的主要成果、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下一步學風建設的主要資料三個方面總結前一階段學風建設,謀劃下一階段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學風建設月”取得的主要成果

針對我院學生在學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中我們確定了以抓基礎學風為重點,以營造良好學習秩序為主要資料的工作任務,并明確了四項主要工作:

一是抓課堂出勤。課堂出勤率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現象時有發(fā)生,上課吃東西的現象個性是上午第一節(jié)課吃東西的現象比較普遍。為抓好上課出勤率,一方面由學生工作處牽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透過輔導員、系部和學生工作處三級檢查體系狠抓上課出勤率,對遲到早退的學生進行通報并給予批評教育和紀律處分。另一方面由教務處牽頭,加強對任課教師的管理,要求老師上課務必點名,并詳細記錄遲到、早退和曠課學生。透過教學線和學生線的共同努力,在學風建設月期間,全院各班上課平均出勤率到達了95%以上,遲到率3%以下,上課吃東西的現象明顯改觀,到達預期要求。

二是抓早操、晚自習。早操、晚自習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措施,自開學第二周恢復早操、晚自習以來,各班級能夠按照要求組織學生開展早操和晚自習,除個別班級上課或有其他統(tǒng)一安排外,早操的平均出勤率到達96%,晚自習,平均出勤率到達95%。同時,很多班級能夠充分利用早操和晚自習的時間,開展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活動。

三是嚴格請銷假制度。本次學風建設月期間對學生請假程序和審批流程進行嚴格管理,采取了輔導員初審、系部、學生工作處審核、主管院領導審批的流程,嚴格控制學生的請假。在“學風建設月”期間,平均每一天請假人數為6。85人,占在校生總數的0。5%,請假程序的規(guī)范化和流程化,直接提高了課堂出勤率和整個教學管理秩序,這項制度將長期堅持。

四是抓學生宿舍衛(wèi)生。學生宿舍管理是校園管理的重要陣地,而抓好宿舍衛(wèi)生就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抓好宿舍衛(wèi)生就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此,我們開展了多頭并進的方式,由院學生會、輔導員、系部和學生工作處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督促學生做好宿舍衛(wèi)生和安全工作。同時樹立典型,在學生宿舍衛(wèi)生安全方面,“勵志班”的管理方式、檢查模式、評比形式已經被大多數班級所借鑒,宿舍衛(wèi)生安全狀況有必須好轉。

在學風建設月期間,“全勤”學生為747人,占到學生總數的54%,有140名同學被評為“學風建設用心分子”,社會管理系20_級老年服務與管理(2)班、20_級家政服務(2)班、20_級老年服務與管理(1)班;社會工作系09級救助(1)班、(2)班、2009級社區(qū)(2)班;社會管理系2009級物業(yè)(1)班、(2)班;假肢康復系20_級假肢矯形器制造班、20_級假肢矯形器制造班等10個班級被評為“學風建設優(yōu)秀班級”,四個教學系認真開展工作,均到達學院提出的學風建設各項指標要求,均被評為“學風建設優(yōu)秀系部”。這些成績的取得,來源于院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來源于各系領導的親力親為、來源于全體輔導員的辛勤工作、來源于全體學生的用心參與。在此,我代表學生工作處向大家表示感謝,并呼吁全體同學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持續(xù)好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中所取得的各項成果,為營造良好學風、校風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個月的學風建設工作對廣大同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生的課堂出勤、上課紀律、生活習慣、宿舍衛(wèi)生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在目前在學風建設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個性是同學們從思想觀念上、認識理解上和實際行動上還沒有真正轉變到建設良好學風中來。

一是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用心性沒有從根本上實現轉變。主要體此刻,老師管與不管不一樣,輔導員要求與不要求不一樣,有人監(jiān)督和沒有人監(jiān)督不一樣。所以目前良好的學風基本上時依靠各部門、各位領導高度重視齊抓共管而構成的,并非是學生自主自愿的行為,學生中應付的心態(tài)占多數。期望同學們明確,良好的學風并不是應付,更不是走走過場。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同學與高校學生的差別并非是智力上的,而是自我管理上的。所以請同學們從自身成長成才的角度,從為家庭負責的態(tài)度,從為社會做貢獻的高度來認識學習,來提高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二是同學們對學風建設的認識有待提高。一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這一個月的工作屬于折騰人,搞的自己身心疲憊。極個別的學生對學風建設存在錯誤理解但不透過正常途徑反映,只是消極對抗。以前有學生講,早上6:30起床太早了,因為休息不好所以上課要睡覺。同學們,校園的很多老師不到6:00就要起床上班,一天工作后還要照顧家庭,甚至還要加班工作到深夜。說這些不是想告訴同學們老師比你們更辛苦,只是期望同學們能夠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從這個角度而言,學風建設不僅僅是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幫忙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用好的習慣來幫忙自己成長成才,來幫忙自己成為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貢獻的人。

以上兩個問題是同學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也是學風建設的深層次問題,認識上不清楚、不準確,行動上就不用心、不主動。學風建設月中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僅僅是形式上的,要構成真正良好的學風、校風,關鍵在于同學們能否把思想統(tǒng)一到校園的要求上來,并從內心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

三、下一步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

為進一步鞏固成果,深化學風建設工作,下一階段我們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建立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學風建設,使建立良好學風的理念真正深入到同學們的內心里,體此刻同學們的行動上。

一是開展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工作,真正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建立貼合學生特點和校園要求的學風建設中長期方案。

二是建立多種渠道,搭建學生與學院、教師、有關部門交流的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對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化解矛盾,推進學風建設。

三是開展“學風建設座談會”、“學風建設主題班會觀摩活動”、“我為學風建設建言獻策”等相關活動,在廣大學生中營造“學風建設促我成長”的觀念,使學風建設的理念、方法、措施在廣大學生中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四是組織多種形式的課余文化活動,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做到寓教于樂,使同學們有持續(xù)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個月的學風建設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這僅僅是開始。在未來的學風建設中,我們要深入貫徹學院“從嚴治?!钡姆结槪瑖@“特色鮮明、質量過硬、國內一流、人民滿意”的辦學理念,加大制度建設,推進養(yǎng)成教育,嚴格獎懲制度,豐富工作載體,穩(wěn)步推進各項學風建設工作。期望全體同學必須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良好學風氛圍,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從此刻做起,為建立優(yōu)良學風,為自身成長成才而努力!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5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yè)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yè)精于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tǒng)”;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fā),提出了“文雅”之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wèi);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zhèn)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fā)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fā)現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

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范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6

任何一種教育其目的是培養(yǎng)終身的學習者。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補充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更新觀念,拓展知識面,不斷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始終跟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成為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暑假里我認真學習了《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收獲頗多,獲益匪淺。我體會到: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科學課程的性質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纠砟钍切W科學課程改革總的思想和原則。它是現代科學、現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的反應,是課程標準其他部分的總綱。全面認識和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這對于學習、掌握、實施課程標準其它部分的內容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稑藴省窂娬{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理念。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

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币惶谜n究竟怎么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于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而且要看“學”。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上來看教師怎樣教。

二、從“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向“以探究為核心”。

小學科學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fā)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tǒng)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習慣出發(fā)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從這個意思上講,科學課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行有效性的科學探究,也間接地影響著科學學習習慣、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等科學基本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1、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只有培養(yǎng)具有一定科學素養(yǎng),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才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他們進行科學知識學習的啟蒙教育是適合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所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在小學生素質發(fā)展中所應起作用的科學定位。科學素養(yǎng)的內涵在科學課標中,包含為:“科學探究,情感與態(tài)度,科學知識”三個方面。情感與態(tài)度是科學學習的動力,科學知識是科學學習的材料,而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小學生在科學知識的認識過程中,通過探究,培養(yǎng)探究的樂趣、信心和認識事物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知識又是通過探究而獲得。所以達成了探究的目標,才能真正體現科學學科的意義。

2、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以往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來學習的,死記硬背得到的結論,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的關鍵。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科學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體驗未曾經歷的獨特經歷??茖W課程應該為兒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學探究是學生科學學習的核心方式。

3、親身經歷探究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途徑。把以"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活動轉變?yōu)橐?quot;探究"為軸心的科學活動,即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又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運用多種感官在活動中參與知識的發(fā)生和再創(chuàng)造過程,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親自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學中運用“探究”給我的啟發(fā)很大,使我覺得這樣真的會讓學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關注環(huán)境,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fā)展,關注自己的發(fā)展??茖W探究活動也由教室擴展到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真正在體現了“做中學”。讓科學成為做的科學,而不是紙上談兵。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的科學課才是真正地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

三、從“封閉的課堂模式”轉向“開放的課堂模式”。

教師要是能夠打破束縛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條條框框,開創(chuàng)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定會得到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識是什么。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我們把認識知識是什么,傾向于研究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綜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fā)表個人的見解,同學之間的辯論。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7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對我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對我們未來去實現一些高質量的科技創(chuàng)新具有深遠的指引意義。

首先,青年工作者要勇于擔當,要面向學科的前沿,要去主動攻關這些原創(chuàng)的研究,從源頭上做創(chuàng)新。要大力強化我們的基礎理論,剛才袁院士提到基礎研究非常重要。姚院士也講到交叉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基金委也是在今年剛成立了交叉學部,所以我想是不是能從不同學科之間 方向之間去做交叉,去找一些靈感,不斷地找到創(chuàng)新的思路,這非常重要。

另外從基礎層面來說,我們要面對國家的重大需求,探索能解決瓶頸問題的新核心技術非常重要。我做的燃料電池和氫能的研究,從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應用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研究不僅是做基礎,也是在做應用的研究。在基礎方面,我們會面向世界學科的前沿,去不斷地探索新概念的高效的燃料電池和氫能催化劑體系,我想這非常重要,因為燃料電池的心臟就是催化劑和膜電極,所以我們希望能從源頭上找到答案。

另外在技術方面,我們想做一些突破。從最開始的新材料,新方法 新機制 新器件 新產品這樣一個全鏈條的創(chuàng)新模式,去攻破燃料電池和氫能目前面臨的“卡脖子”問題。當然,我們的燃料電池如果做得好,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一定程度上是會推動我們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此外,我們做的是新能源,這從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環(huán)境的問題,所以對我們人民的生命健康也是有一定的好處。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8

從學期初開始,我校用心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活動。在活動中,校長親抓,領導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全員參與,落實整頓工作職責制,抓重點,以點帶面,切實解決校風、學風、教風存在的突出問題。透過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活動開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勤奮好學、用心向上、禮貌禮貌的優(yōu)良校風正逐步構成。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1、切實加強了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就教學狀況和教學工作安排進行認真研究和布置,及時研究處理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新狀況、新問題。

2、實行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建立了教學狀況調查及反饋制,做好分析統(tǒng)計,分別作為教師業(yè)績考核和評先評優(yōu)的依據。

3、學生作業(yè)檢查,抽查學生作業(yè),檢查學生作業(yè)狀況及教師的批改狀況。做好記錄作為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和教學的評估依據。

4、加強教研室建設,規(guī)范教研室工作,并詳細作好記錄,作為評定教研組活動的依據。

二、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

1、加強了師德和教風建設:

(1)教師確保教學精力到位。

(2)教師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每次上課均提前2分鐘進入教室,檢查開課準備工作,對學生遲到、曠課、瞌睡、講話等違紀現象1

應敢抓敢管,保證教學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3)教師做到了為人師表,公平、公正。

(4)教師嚴以律己,按時到課、準時上、下課,不私自調課、換課、停課。

2、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藝術,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3、堅持“培養(yǎng)”和“引進”相結合的方針,支持和鼓勵教學進修、培訓,全面提高了現有教師的學歷層次及業(yè)務水平。

三、重視學風建設

在教學中強調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改革方向,滿足學生志愿,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利于學生個性的的健康發(fā)展。促使教師認真?zhèn)湔n,改善教學方法,關愛和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要求,使我校的學風建設收到良好的成效。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9

20__年3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牡丹區(qū)實驗小學,小學科學學科的培訓活動,深感榮幸。因為這次科學科的培訓,讓我對此學科又有了新的認識。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受益非淺,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讓人信服。對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發(fā)現自己,完善自我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大,下面我就此向大家匯報一下我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的基本素質高,課前準備充分。

牡丹區(qū)實驗小學的各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表現的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高。教學理念先進靈活,面向全體。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師的綜合能力。課前資料收集齊全,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拓展創(chuàng)新得到了全面的發(fā)揮,教學活潑新穎。

二、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明顯。

教師的準備十分充分,不僅備教材備學生特別是教具的準備相當好。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教學的責任心,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了學生相互幫助、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精致。

在這次活動中,每位教師教學思路新穎在教學中注重了自身的形體語言的運用,他們的思路清晰,語言親切。善于組織調控課堂,開拓學生的思路,老師善于把科學課融入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受科學課的樂趣。教學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總之,本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是自己收獲頗大、感受較深,提高了實驗操作技能,拓展了的專業(yè)知識,對于課程標準的理解更加深刻??茖W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這就對任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小學生對科學充滿好奇,是學生喜歡的學科之一。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他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那怎樣把握好課堂的調空藝術,讓學生既動起來,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的很重要。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總結,孩子們就能學到有趣的科學、有用的科學。通過聽課使我對科學課有了新的認識:從這些老師們的講課中,得到了鍛煉,學到了很多的先進教法。同時也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科學課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與科學有關的閱讀心得篇10

探究是一切的基礎,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應該善于探究身邊的科學,科學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師,變化莫測:科學就像一個五彩的萬花筒,千奇百怪:科學就是一位多藝的表演者,向我們展示著科學的火花……

小時候,我看見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自己也想像小鳥一樣飛,可是怎么也飛不起來,姑姑家有一對鳥的翅膀,我想鳥兒是因為有翅膀才會飛,我用翅膀不就可以飛起來??墒牵?、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知道鳥兒為什么會飛。

通過詢問,觀察、上網……我知道了鳥兒為什么會飛。

首先,鳥類的身體外面覆蓋著輕而溫暖的.羽毛,羽毛不僅具有保溫作用,而且使鳥類外型呈流線形,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飛翔,飛行時,兩只翅膀不斷上下扇動,鼓動氣流,就會發(fā)生巨大的下壓抵抗力,使鳥體快速向前飛行。

其次,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氣,解剖鳥的身體骨骼還可以看出,鳥的頭骨是一個完整的骨片,身體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強固的胸廓,鳥類骨骼的這些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另外,我認為在鳥類身體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機能的構造,都趨向于減輕體重,增強飛翔能力,使鳥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飛。

探究身邊的科學,更好的造福于人類,造福子孫后代,它無處不在。

38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