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有哪些?民法典把看似有關沒關的一串法律,串到了一起,實際有著深刻的哲學思維和邏輯體系。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民法典專題講座心得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痹谶@部七編,84章,1260條的民法典中,處處彰顯著對“人”的深層次關切。可以說,民法典中的每個條款都是民本情懷的生動映照,字里行間都書寫著“接地氣”的關懷,是一部彰顯“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格平等是關鍵。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系置于財產關系之前,體現了“先人后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權編則明確界定隱私以及侵犯隱私權的不法行為,規(guī)定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原則以及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等,構成了規(guī)范國家權力、保護人民權利、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法律依據,為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民法典,守護“人民的利益”。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征。相信隨著民法典的誕生和實施,必定更好地守護每一個公民利益,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將發(fā)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文章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為每一個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堅持和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理念與定位,這就是民法典被視為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的原因。民法典將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作為首要的立法宗旨規(guī)定在第1條之中;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用以保護自然人的生命權、名譽權和隱私權等基本民事權利;增設居住權,用以滿足特殊情況下人們對生活居住的需要等。這些都體現了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定位,夯實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根基。
法律的靈魂是實施,強化法律宣傳,是法律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黨的_四中全會指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因此,民法典宣傳教育過程中,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常態(tài)化機制的建立尤為重要。關于模式創(chuàng)新,一方面是要線下集中宣講,讓民法典進機關、進社區(qū)、進學校等,另一方面要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開展線上普法,保證普法精準,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人民心里?!睆亩_保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雙管齊下,因人施策,有針對性地開發(fā)宣傳教育項目,以多樣化的方式使民眾學習到民法典的價值理念、規(guī)則內容和實務操作等知識。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更是一項長期任務,完善法律宣傳的長效機制、常態(tài)機制,是保證民法典走進“尋常百姓家”。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領域結出的碩果,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老百姓的生活百科全書,它的實施關系千家萬戶,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傳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而普法就是要幫老百姓了解熟悉這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法律要發(fā)揮作用,離不開全社會對法治的真誠信仰。只有在普法中把人民群眾的法治需要真正重視起來,才能讓全社會更好養(yǎng)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進而培養(yǎng)起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注重宣傳形式。一方面要做到線上宣傳廣覆蓋。充分利用網站、兩微一端、電子顯示屏等新媒介,不斷提高民法典普及宣傳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另一方面要做到線下宣傳講實效。通過張貼宣傳掛圖、設置宣傳展板、懸掛橫幅、更新普法宣傳欄、入戶走訪面對面等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民法典,普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抓好具體措施。一是要通過講解《民法典》立法背景、重要意義和重點內容,引導廣大群眾關注民法、學習民法、運用民法、維護民法,養(yǎng)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思維習慣。二是緊扣重點對象。將民法典規(guī)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重要內容,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內容和單位部門“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清單。三是深化宣傳成效。對《民法典》進行系統(tǒng)梳理,突出重點和框架,供全體黨員下載、查閱、自學,確保宣傳效果喜聞樂見、入腦入心。
廣泛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營造濃厚社會氛圍,要把民法典普法工作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重點來抓,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形成鋪天蓋地的強大聲勢,努力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養(yǎng)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yǎng)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真正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成為指導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發(fā)揮“關鍵少數”作用,帶頭尊崇民法典、敬畏民法典,自覺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為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群眾工作、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必要知識、必備能力、必需本領,不斷提高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2020年5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凝聚著14億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民法典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樹立法治大國形象、提升國際法治話語權的大法。
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可以稱之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有7編加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構成。第一編為總則,之后依次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這里面其實把一個人在社會上,從出生到死亡所擁有的權利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全部講到了。
總則講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作為參與社會生活的主體,他們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講的是人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資格。
第二編物權則是講人在社會上實際擁有哪些權利,你已經占有什么、你該占有什么、不該占有什么,講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能力。人在社會中,有了物權,有了物品要進行交易,接著進入下一編合同。
有了交易,人吃飽喝足了,就開始考慮自己能活多久、活著要不要講仁義禮智信等方面,那就進入了第四編人格權,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個人的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有人說推銷電話是盜竊,因為他未經同意打電話占用了你可能1秒時間,相當于偷走了你的1秒時間,畢竟人的生命是由時間組成,偷竊時間可能比偷竊物品還嚴重。人格權入編曾有爭議,但人格權只有入編,民法典才具有“人格”。
第五編是婚姻家庭,人在世上,每個人的身份特征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歌手費玉清在退隱時曾說過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他說父母去世后,感覺人生失去了歸屬,舞臺和掌聲彌補不了他的失落,因而決定退隱,不再唱歌,講的就是家庭的重要。
有學者說應該叫家庭婚姻,先家庭后婚姻,但是普遍認為是先婚姻,后家庭。人在社會上通過一種自愿的行為,歸屬到不同家庭中,再組成這個社會。婚姻和家庭當中有很多權利義務的分配,比如說婚姻怎么去締結,怎么去維持,怎么去解除等等?;橐黾彝ゾ幒w了婚姻法,我國除了憲法之外,最早的便是婚姻法,于1954年出臺。
有了家庭婚姻之后,會產生一個后續(xù)分配的問題,這就產生了第六編繼承。這一編解決新生代和老生代代際之間的關系,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死亡之后,人的財產等等怎么處置,就要通過有序繼承來解決。
第七編講的是侵權責任。侵權是現代社會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侵權不一定要故意,比如陽臺放了什么東西,不小心掉到樓下砸到人,房主不是故意的,但依然有責任,是過錯?,F代社會侵權行為與傳統(tǒng)侵權行為相比,種類繁多,有些甚至不易察覺,不用面對面。比如網絡辱罵,黑客竊取賬號等等。
民法典1260條,基本把每個人的社會生活都囊括進去了。民法典把看似有關沒關的一串法律,串到了一起,實際有著深刻的哲學思維和邏輯體系。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民法典重在保護私權利,實際上,民法典就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事關每一個公民從出生到死亡這一過程中所有的法律,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都應該好好學習民法典,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撰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當它真正問世被拿在手上的時候,就能感覺出它分量多重,它關系著14億人的方方面面,承載了廣大群眾的關切和心聲。
《民法典》與時俱進,植入互聯網基因。作為一部誕生于新世紀的法典,民法典的出臺有著深刻的現代烙印和濃厚的時代氣息:懲治“霸座”、制裁校園欺凌、禁止高利貸、承認“虛擬貨幣”等,每個曾沖上網絡熱搜、引發(fā)眾議的主題都能在民法典中獲得回應?!睹穹ǖ洹穼⑴c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痛點、難點問題都納入典中。
《民法典》尊崇道德,弘揚社會真善美?!袄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法典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融入其中:被監(jiān)護人無人看管可由村(居)委會、民政兜底,父母撫養(yǎng)義務、子女贍養(yǎng)責任有法可依。古人曾期待的“大同”社會,正以全新的含義和解讀重回大眾視野。
《民法典》以人為本,講道理也講感情。民法典集中表達了追求公平正義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在教導人們做一個“理性人”的同時,也傳遞著“法不外乎人情”的信號:胎兒亦有權力、遺囑的形式和效力更加靈活多樣等,每條規(guī)定都傳遞著法治的溫度。
《民法典》,一部有靈魂的法典。如果說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yè)社會民法典的代表,那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為21世紀互聯網時代民法典的代表。這部集中國現代和傳統(tǒng)智慧之大成的法典,將為全社會保駕護航。
民法典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中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