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社會人,溝通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良好的家庭關(guān)系和社會關(guān)系,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良好溝通的前提下。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溝通的誤區(qū),有意無意地產(chǎn)生暴力溝通,影響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
不易察覺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往往不易察覺,但是殺傷力巨大,它比可見的身體暴力影響更大、更持久,很容易在人的心里留下無法消散的陰影。
《都挺好》中,蘇母應該是語言暴力的一個典型代表吧。在夫妻關(guān)系中,她強勢專制,只要生活不順,就會用語言暴力“攻擊”丈夫,罵丈夫是窩囊廢,不配擁有家庭,不配擁有兒女。蘇大強在這樣長期的語言暴力下,內(nèi)心隱藏了諸多的壓抑,也對妻子形成了深深的恐懼。所以才會在蘇母去世后無底線釋放自己以往的壓抑情緒,也在女兒明玉罵自己的時候把女兒看成是妻子的幻影。
而在親子關(guān)系中,因為蘇母重男輕女的偏見,明玉從小就不受母親的待見,語言暴力經(jīng)常發(fā)生在她與母親的溝通中,類似“你是個女孩,怎么能跟哥哥比”這樣的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她的生活中。她對這樣的家庭失望了,急切地想要逃離,而且對自己的母親充滿了恨意。在母親長期的語言暴力和精神忽略下,她感受不到來自家庭和親人的愛,內(nèi)心是痛苦而煎熬的。即使后來她逃離了原生家庭,成為經(jīng)濟獨立的成功人士,她的內(nèi)心深處依然殘留著母親帶給她的痛苦。
電視里有一個片段讓人感慨又心疼,明玉把蘇大強罵暈送醫(yī)院時,她說她覺得自己比趙美蘭(蘇母)更可怕,她說她真的害怕,只要閉上眼睛,都是母親在跟她說“蘇明玉,你這么努力都白搭了,你飛得再高,飛得再遠,只要身上還留著我的血,就永遠逃脫不了我的控制”。她說她憑什么逃不了,那種想要逃脫母親帶給她的傷害,卻又深陷其中的痛苦隔著屏幕都讓人心疼。
負面情緒的精神暴力:
愛人的工作比較忙,加上工作性質(zhì)使然,平時的應酬相對比較多,喝酒的機會也較多(最起碼在我的觀念里),于是兩個人之間就會因為喝酒發(fā)生矛盾。其實內(nèi)心知道很多時候愛人也是為了工作無奈喝酒,也能理解這種行為,而生氣也是因為擔心愛人的身體,可是在跟愛人溝通時,總是帶著很強烈的負面情緒,以致鬧得兩個人不愉快。在讀《非暴力溝通》時,看到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案例,恍然明白,如果我能在溝通時,保持平和的情緒,說出對他工作的理解,同時告知對他身體的擔憂和盡量少喝酒的請求,也許愛人也會給我更為積極的回應。
而在跟孩子溝通時,就更要注意語言和情緒的正面性。隨著小寶年齡的增長,懂的事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會跟大人學習處事方式了。有時候他做錯事情,我就會叫一聲他的名字,然后使勁瞪著他。慢慢的他也學會了,當我瞪著他的時候,他也會用生氣的眼神回瞪我,當時可能會覺得好笑,但是靜下來想的時候會覺得害怕。孩子處理事情的方式其實都是在模仿大人,你如何跟他溝通,他也會如何跟你溝通。
雖然經(jīng)常告誡自己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有什么事情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但是偶爾孩子哭鬧的時候,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哭鬧時或者自己情緒不佳時,還是會難免用很大的聲音去吵孩子,雖然話語并沒有很多的侮辱性,但是這種帶著負面情緒的交流,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暴力溝通吧。
不合理比較的精神暴力:
有一段時間,網(wǎng)上關(guān)于“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話題討論熱度很高,相信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被拿來與別人家的孩子做過比較。當然,適度地和他人比較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助力,但在溝通過程中不合理的比較也是隱蔽精神暴力的一種,對溝通雙方的傷害都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因天性、身體素質(zhì)方面的差異,他們的成長速度不可能是同步的。而基于興趣愛好、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更是導致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不同,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可比性的。就像書中所說“即使需要比較,也需要將時間放到相同的層面上進行客觀性描述”,不合理的比較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產(chǎn)生我們不愿意看到的負面效應。
實現(xiàn)彼此的非暴力溝通:
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暴力溝通表現(xiàn)形式,我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去改變自己,逐步實現(xiàn)非暴力溝通。
盡量使用正面語言。在表達自己想法和意愿時,思考之后再與對方交流,避免使用一些侮辱性或者帶有人身攻擊、道德評判的負面詞匯。
保持正面積極情緒。很多時候,感情用事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給彼此之間的溝通造成障礙。與人溝通時,提醒自己盡量保持平和的情緒,讓彼此的交流在溫暖平和的氛圍中展開,用積極的情緒帶動溝通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獲得彼此都滿意的效果。
盡量避免不合理比較。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拿來與人比較,將心比心,在溝通中學會盡量避免與他人的不合理比較,減少對對方的傷害。
之前沒有意識到,語言是一個tricky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當,會帶來多大的誤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于是我尋求這本《非暴力溝通》的幫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確實收獲很大,讓我對溝通本身有了全新視角的認識。
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shù),不是教你如何說話更好聽。書中強調(diào)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nèi)绾稳ダ斫庾约汉退说膬?nèi)心。
通篇讀下來,我為自己過去溝通中夾雜的暴力和評判感到震驚,為自己拒絕嘗試了解對方感受和傾聽對方需要感到羞愧,這些問題也全都指向我對自身感受的認識不足,自己還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語言就已經(jīng)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給和我交流設下了重重阻礙。
書中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還需要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希望自己在未來與人的溝通中能夠做到:
1、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2、關(guān)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用愛和合作的態(tài)度感知彼此,化解問題和沖突。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guān)愛,讓自己充滿愛和能量。
這本書是朋友推薦的家長“必讀書目”中的一本。當初選擇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有目的:自己在跟孩子和家人溝通的時候,經(jīng)常會不耐煩,“簡單暴力”,希望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當然,讀這本書的時候,內(nèi)心也是有懷疑的:從書的名字和封面簡介,這本書似乎有暢銷書的通?。夯ㄉ?、夸張、情景架構(gòu),有自封“萬靈藥”之嫌。帶著這兩種心態(tài)讀這本書,一章章讀下來,發(fā)現(xiàn)收獲其實還是蠻大的。
作為快餐文化時期的作品,作者直接給出了‘非暴力溝通’的定式;表達觀察——說出感受——感知需要——提出請求。正本書也是圍繞著這個定式逐一分析講解。和一般通俗心理學書相似,每一個講解都是由小故事和小案例組成,讀起來不累。讀完以后,我試著把這個方法應用到現(xiàn)實,確實會減少“面紅耳赤”的幾率。這本書確乎不是萬靈藥,它可以促進自我和對他人的理解,促進內(nèi)心與外界的和諧。慢慢地又發(fā)現(xiàn),最大的收獲是,作者告訴我一個很重要也是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的觀點:不要評價,要不帶任何評價的觀察,然后說出自己的觀察。
那么,對這本書的推薦我也無法帶有任何評價了。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讓我們學著認真傾聽和觀察。全心全意地觀察體會自己或別人的信息和感受,然后不帶任何評價的說出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這本書會知道我們練習這做這些不帶任何評價的觀察傾,慢慢地說出中肯的理解。對他人和自己的理解是溝通的第一步。道德評判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別人或自己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就認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惡的。魯斯貝本梅爾說過,“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我們將不再困惑。因為你可能無所謂,因為我說‘這只是我的意見’”。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在于,每章有大量習題,讓我們練習區(qū)分自己是否客觀不帶評價地觀察了事實。這些練習恰到好處,非常有效果。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二:讓我們學著充分表達感受。這是平等的溝通,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這本書指導我們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評價。表達評判的是語言。人類語言是我滿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長將人類分類。牙牙學語的孩童已經(jīng)開始把人稱作“好人”“壞人”,然后又正?;虿徽?,負責人或不負責任,聰明或愚蠢,勤勞或懶惰,等等。我們從小就學著用評價的語言表達自己。不幸的是,這樣的方式提出主張,很可能會招來敵意。即便對自己,屈服于評價的壓力,很可能使我們心存怨恨,并厭惡自己。“愛”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正視并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將沖突歸咎于哪一方。當我們不在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理解我們的感受,內(nèi)心會變得平和。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三:讓我們學著說出具體需求。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和別人需要什么,并準確表達出自己和別人的需要。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經(jīng)常無視自己的需求,甚至認為這是可恥的。我們長期的教育告訴我們要“犧牲和忍耐”,而表達自己的需求是“放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這也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尋找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帶主觀評價和自責的說出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和諧的自我和與他人的交流。這本書指導我們練習準確地表達需求,而不是抱怨。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四:讓我們學著表達感激和欣賞。贊揚是表達欣賞和感激的一種常見方式。短期成功學和社會生活經(jīng)驗豐富的老司機會提倡用贊揚來促進溝通和交流,所謂“再多表揚也不過”,“好下屬和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其實,贊揚并不總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關(guān)系,一旦下屬和孩子意識到贊揚的目的是為了操控他們,他們對于由衷的感激和欣賞也會心存疑慮。雖然贊揚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自在,但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換一個角度,不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來表達感激和欣賞會更容易讓對方更容易接受。對此,我們可以練習說出對方做出的對我們有益的行為,進而說出我們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滿足,然后表達出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既不自大,也不謙虛。
現(xiàn)在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年輕人與年長人之間有“代溝”,上級與下級有“階層”,還有地域差異,種族差異,性別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宗教差異等等,等等。差異無處不在,溝通卻不能逃避。每個人都是帶有自己的背景來看待周圍事物的。把既有的評價附加與和他人的溝通中,就很難完全理解別人。不評價不代表沒主見,而恰恰是要充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而讓對方?jīng)]有逼迫之感。
確切的說,這不是一本解決問題的書,所以,很難把這本書推薦給希望在別人溝通中順利實現(xiàn)目的的人,這也不是溝通。這更像一本引導我們體諒別人體諒自己,實現(xiàn)內(nèi)心和外界和諧的書。這是一本提倡避免傷害的書,提倡在溝通中融入愛,體諒和平等。
這段時間有點疲憊,心中那個懶惰的小我時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學習也讓我焦慮,書讀得也不走心,今天算不上心得,嘮嘮家常吧。
前一段時間孩子生病,落了許多課,最近忙著惡補,家里家外判若兩人。在外面和風細雨,在家里一看到兒子不急不憂的神態(tài),心里就極度不舒服,雖不是河東獅吼,勉強的微笑也是丑陋至極。兒子說我沒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書桌上寫了“耐心”??吹轿覍懥恕澳托摹保约阂矊懴铝恕罢J真”二字,說:“希望自己寫作業(yè)能專心,不讓媽媽生氣了?!碑斅牭絻鹤拥脑挘闹袧M是悔恨。
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對孩子那份直執(zhí)(我所期望的),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害怕失敗(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fā)展運行,事情到最后,并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jié)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習如何讓愛融入生活,世間最大的誤區(qū)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觀察,道德評判,比較,強人所難),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給予對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給予對方我們想給予的。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心態(tài)的建設,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非暴力溝通》第十一章: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我們都知道,懲罰將導致關(guān)系的疏遠。一旦我們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們就很難得到友善的回應。
這一章節(jié),給我的思考比較多。尤其對“懲罰”這一概念有了更多的認識。
懲罰有多種的方式,《非暴力溝通》闡述了體罰、指責和否定。先聊聊“體罰”。對于體罰,我相信許多人會持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會認為體罰是需要的,它可以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至少可以幫助他避免傷害。而有些人卻十分反對體罰,認為通過體罰孩子,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認識:武力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
先來想想看,體罰有時候是能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下的效果真的是你所想要的嗎?有時候通過體罰的方式處理孩子的錯事,孩子當下會去做我們要求的事,但孩子未必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另外,當我們在運用體罰的辦法來處理事情并產(chǎn)生效果時,我們是否也在側(cè)面告訴孩子,暴力有時候也可以用來解決沖突?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人不愿看到的。
說到懲罰的局限性,書中的兩個問題可以幫助到我們。其中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希望他基于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這個問題的思考,又回到了我們剛討論的內(nèi)容,當我們懲罰孩子,孩子去做我們要求做的事情了,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大部分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疼愛或避免受到懲罰才去做的。
這也不是我們所想要達到的目的。故此,多多了解別人基于什么樣的原因來滿足我們的愿望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好棒的一本書,出乎意料的好!把精華的部分摘抄出來,加強記憶,學會運用。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觀察,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導致對方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比如有時候我會對我老婆說,你最近脾氣很大啊,這就是評論性的語言。看完本書以后,我會這么表述:這星期有三天早上你對我說話都很大聲,是不是我做什么事情惹你生氣了?
第二個要素是感受,我們可以建議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方便我們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使溝通更加順暢。同時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因素。聽到不中聽的語言,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溝通傾向于選擇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個要素是提出請求。通過觀察,體會感受和需要以后,以什么樣的方式提出請求讓人更容易接受呢?首先我們需要提出明確的請求,需要他人做什么,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比如說,一個父親看到小孩爬上一顆很高的書,這個時候?qū)π『⒄f“抱緊樹”比“不要動”會更好更安全。同時需要注意請求和命令的區(qū)別:請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時,請求的人提出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nèi)疚達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熱愛。
最近著重看心靈類的書籍,是因為看到了內(nèi)心的問題。這本書教會我很重要的東西,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周六,健身房的跑步機帶著小電視,里面正在播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震,夏季的墨西哥忽然出現(xiàn)深達兩米的冰,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水災和上百萬的人被迫離開家去醫(yī)院、體育館等避難。地球在發(fā)脾氣,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地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天災,或許也是一種人禍。心情也跟著沉了起來,還有多少人正在承受著這些痛苦,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我甚至覺得自己能活潑的長大也是一種幸運。
偶爾看到有些人嫌棄或者惡意的眼神,他們把內(nèi)心的暴戾變成暴力,隔著兩米開外都可以感覺到那熊熊燃燒之火。
有一段時間我的心情很糟糕,覺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別人的笑聲都能讓我生悶氣,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的。他們是揍了我嗎,還是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沒有,我才意識到原因在于我自己。有很多人對社會的仇恨,是因為自己的失敗,他們無法忍受承認這是自己的無能。但是又必須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加上我們天生具備推卸責任的能力,畢竟沒什么比把一切推給別人更容易了。前一陣川崎發(fā)生的鎖喉事件,人生只剩下失敗的一個人策劃了這起慘案,那大多都是孩子啊。失敗而且懦弱的人,才會選擇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群體。
非暴力溝通讓我著重關(guān)注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所有的情緒其實都來自內(nèi)心,找到撫平情緒的源頭。
先關(guān)注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做到了才能真正聽到別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