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

| 新華0

教案是指每節(jié)課教師所寫的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寫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下載,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四、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重點:

作者在敘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后揚的寫法。

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阿長身上的“壞習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講故事的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用魯迅自己的話說:“說的闊氣點,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這么一位保姆卻多次在魯迅的文章中出現(xiàn),如上面講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有《狗,貓,鼠》,還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就是一片專門講長媽媽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魯迅從未寫過文章紀念他的母親,卻把這么多的筆墨給了一個保姆,專門寫了篇文章紀念她,這個長媽媽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發(fā)生了那些故事,讓魯迅無法忘懷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阿長的故事”。

二、魯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經(jīng)》有關(guān)知識。

《山海經(jīng)》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閱讀全文,整體感知,概述“阿長的故事”。

明確:名字來歷---睡覺擺“大字”---元旦吃福橘(許多規(guī)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山海經(jīng)》

四、為阿長設計一份“個人簡歷”來認識阿長。

明確:姓名阿長

性別女

職業(yè)保姆

身形黃胖而矮

年齡不詳

問題:1、從這份簡歷中你可以完全的認識阿長嗎?

明確:不可以,因為認識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認識一個人的性格乃至她的內(nèi)心世界。

2、這份簡歷中還有一個問題,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

明確:姓名的來歷,那不是她保姆的姓名。

3、一起讀課文第二段,明確下,魯迅花這么多筆墨介紹阿長的姓名對于我們認識阿長的性格與精神世界有用嗎?

明確:有,從姓名的來歷中可以看出,她的名字是別人的,別人隨意加在她頭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長媽媽社會地位低微,不被尊重。是個可悲的長媽媽。

五、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認識阿長與魯迅,讓我們一起結(jié)合發(fā)生在魯迅與長媽媽身上的其它故事去走近阿長,走近魯迅

請同學們找出魯迅對阿長情感態(tài)度變化的關(guān)鍵詞?

明確:不大佩服(最討厭)----不耐煩------空前的敬意(特別的敬意)---新的敬意。

六、分析“怎樣的長媽媽讓魯迅不耐煩,討厭?”

學生發(fā)言,做填空練習的長媽媽。。。。。”?結(jié)合具體的事件來談。

明確:“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行為粗魯,不拘小節(jié)

教我許多的規(guī)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風景,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guān)心愛護。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的是一個:沒有禮貌,沒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長的形象。

七、分析兩個敬意。

1、那又是怎樣的長媽媽讓魯迅兩次產(chǎn)生新的敬意了呢?

明確:擁有偉大神力的長媽媽。

2、這兩個敬意和神力在字典內(nèi)是一樣的意思,而在文章中變現(xiàn)出的是同樣的情感嗎?

明確:不是。第一個敬意源于長毛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個荒謬的故事,但長媽媽卻講的一本正經(jīng),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看出這個長媽媽很迷信,愚昧。也可以看出魯迅在這里是有反諷的意思。

而第二個敬意源于買山海經(jīng),實現(xiàn)了孩子心靈上的渴望??闯鲩L媽媽是一個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guān)心、愛護的人。魯迅對她的敬意是真的敬意,一種感激之情。

八、總結(jié)。

(1)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身份低微,行為粗魯,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但也是一個淳樸,善良關(guān)心孩子的勞動婦女。

(2)魯迅以什么情感來寫這篇文章?

明確:深沉的懷念,“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3)、對比魯迅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

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后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后揚。

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guān)心愛護的品質(zhì):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jīng)》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guān)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傆^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fā)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fā)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guān)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fā)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九、作業(yè)。

想象創(chuàng)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xiàn)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nèi)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教師舉例: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jīng)你一寫,現(xiàn)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2

一、教學目標

1.熟練認寫"瀑布""迸濺"等十個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通過朗讀,把握紫藤蘿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3.學習紫藤蘿和作者身上樂觀、頑強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紫藤蘿蓬勃、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結(jié)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情境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提問學生導入:同學們,看一下這幾張紫藤蘿的瀑布,你們從中看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你說看到了淡紫色的紫藤蘿很茂盛,一簇緊挨著一簇,你說這一串一串的紫藤蘿就像垂下來的幕布一樣。嗯,同學們描述得很準確,也很有想象力,是啊,這一串串紫藤蘿就像流動的瀑布一樣,所以作家宗璞才把它稱作是"紫藤蘿瀑布",同學們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看看她筆下的紫藤蘿又是什么樣子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全文,圈點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與同桌分工合作,查字典解決,稍后全班進行分享交流。

明確:

"挑逗"一詞中的"挑"讀tiǎo,意為"逗引""招惹",讀tiǎo的還有"挑釁""挑眉""高挑"。

仙露瓊漿:又稱玉露瓊漿、瓊漿玉液,意為用美玉制成的漿液,中國古代神話中認為飲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漿汁。另外注意"漿"的字形和讀音,讀jiāng,注意與"槳"(jiǎng)的區(qū)分。

2.讀完全文,用自己的話來說一下,你喜不喜歡作者筆下的紫藤蘿,它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師生問答/自由發(fā)言)

明確:茂盛、淡紫色、淡淡的芳香。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請同學自由分享自己喜歡的描寫紫藤蘿的句子(2-3句為代表),談感受,教師適時進行引導、總結(jié)。

明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前一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寫出了紫藤蘿的繁茂、壯大,這里請同學再次觀看紫藤蘿照片;后一句運用擬人和排比的手法,寫出了紫藤蘿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生動形象而富有感染力,這里運用朗讀教學,指點學生朗讀)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運用通感的修辭,把紫藤蘿的香氣說成是淡紫色的,花香也有了顏色,突出了其香氣的夢幻,也為下文"我"陷入回憶和沉思埋下伏筆,這里運用朗讀教學,指點學生朗讀)

學生再次朗讀同學們分享的這些句子,加深對詞句的理解。

2.是的,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茂盛的紫藤蘿,不禁回憶起了十年前家門口的一株紫藤蘿,這株紫藤蘿又是什么樣的呢?(師生問答)

明確:"稀落""伶仃"。

同樣是紫藤蘿,為什么十年前的那株就是稀落的呢?作者為什么說花和生活腐化有關(guān)系呢?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一下文章的寫作時間,推算一下十年前是什么時候。(師生問答)

明確:十年前也就是1972年(正處_時期)。

教師給同學補充_時期的歷史時代背景和作者背景(出示多媒體資料)。

明確:_時期,如果一個人穿著打扮很怪異或者作家不從事體力勞動,經(jīng)常侍弄一些花花草草就容易被人批判是"小資產(chǎn)階級"趣味,不符合無產(chǎn)階級樸素的作風,就要進行批斗,所以作者在這里說花和生活腐化有關(guān)系;而作者一家就曾在_中遭受批判,1982年,當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她的弟弟正身患絕癥。

3.學生結(jié)合上面的資料,小組交流討論5分鐘,思考作者在回憶紫藤蘿花的時候還想到了什么?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

明確:在回憶花的時候也是在回憶自己十年前的往事,自己一家也曾像紫藤蘿一樣,飽受摧殘。感悟出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4.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學生結(jié)合閱讀經(jīng)驗和自身經(jīng)歷自由發(fā)言,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然后教師小結(jié)。

明確:作者寫了十年前紫藤蘿的稀落,又寫了現(xiàn)在紫藤蘿的茂盛,在寫花的經(jīng)歷的同時,作者也看到了人的境遇,十年前一家人飽受摧殘,而_過后,人也慢慢從中恢復了過來,因此,不幸終究是暫時的,而生命的長河卻是無止境的,無論經(jīng)歷了什么,都要勇敢活下去。這也是作者從紫藤蘿身上獲得的啟發(fā)。

教師小結(jié):是啊,一花一世界,花的生命何曾不折射出了人的生命呢?由物及人,這樣的寫作手法叫什么?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上一單元剛學的《愛蓮說》。(聯(lián)系前后知識,師生問答)

明確:托物言志。

(四)拓展延伸

1.作者在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是為什么了嗎?(師生問答)

明確:被紫藤蘿的美麗和茂盛吸引、震驚到了。

2.作者在結(jié)尾說"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作者為什么加快了腳步?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自由發(fā)言)

明確:作者從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中獲得了啟發(fā),獲得了力量,覺得人要珍惜生命,勇敢活下去,所以就加快了腳步。感受到人作為萬物之靈長,不管遭遇了什么,都應始終熱愛生命,積極向上,就像紫藤蘿花一樣。

最后,學生帶著情感再次自由朗讀全文。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紫藤蘿瀑布》,正如我們最開始看的紫藤蘿圖片,紫藤蘿那么茂盛、綿密、層層疊疊,有著淡紫色的顏色、淡紫色的芳香,而作者看到它也不禁回想起了十年前的紫藤蘿,想到了自己這十年的遭遇,最終超脫出來,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和可貴,人和花一樣,不管經(jīng)歷了什么,都要勇敢活下去。

作業(yè):相信同學們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對生命也有了新的感悟,課下寫一段你對生命的感悟,可借鑒這篇文章的寫法,從一些草木入手,300字左右,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3、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4、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后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tài)度。

【課時安排】

3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一個多么令人向往的快樂歲月,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告別童年,成長為一個大人,當一個成人回顧童年時,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已學過他的作品《風箏》,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guān)魯迅的情況?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zhuǎn)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百草園,紹興城內(nèi)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三、題解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jīng)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以下的含義:

1、“百草園”“三味書屋”點名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皬摹健北砻魑恼率前础鞍俨輬@”在前,“三味書屋”在后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nèi)容。

2、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3、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四、檢查預習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確鑿záo桑葚shèn腦髓suǐ珊瑚shānhú菜畦qí油蛉líng陌生mò倜儻tìtǎng斑蝥máo纏絡chán覓食mì竹篩shāi攢cuán秕谷bǐ書塾shú淵博yuānbó豁huò系jì傳授shòu蟋蟀shuài斂liǎn蟬蛻tuì宿儒rú人聲鼎沸dǐng竇dòu厥土jué繡像xiù人跡罕至hǎn拗ǎo金叵羅pǒ盔甲kuī錫箔xī

2、釋詞:

輕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枕而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跡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整體把握

1、通讀課文,然后解決下面問題:

⑴先聽錄音,然后指定學生朗讀全文,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前后兩個生活片段各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說說你們的印象。

⑵圈出你不認識的或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文章哪一部分寫百草園,哪一部分寫三味書屋?

⑴第一部分(1~8)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⑵第二部分(9~24)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3、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⑶談談作者的感情。(這節(jié)課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提問:把前后兩部分聯(lián)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⑴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⑵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⑶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引導:百里草園里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六、布置作業(yè)

1、生字生詞在作業(yè)本上抄寫三遍。

2、熟讀全文三遍,并反復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4

教學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xiàn)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向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的畫家豐子愷的童年,一起來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紹作家。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

3、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4、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中心?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shù)功底的基本特征。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于樂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嗎?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美的語句,并試著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fā)言)

(總結(jié))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較鑒賞(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同學們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搜集有關(guān)畫竹的名家或關(guān)于竹的成語,名句。

成語:胸有成竹,青梅竹馬,勢如破竹

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當涂慈老山,竹堪為簫管。(慈老竹唐·李白)/《山居秋暝》詩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宋·蘇軾: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jié);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nèi)干。

你認為呢?請你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七、質(zhì)疑大挑戰(zhàn):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過渡)大家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游戲?(生答)

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著一種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也許會有藝術(shù)上的發(fā)現(xiàn),讓我們走進童年

八、走進童年:

敘說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語簡潔,盡表現(xiàn)童真、童趣。

(小結(jié))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5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反復吟詠,熟讀成誦。

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型設計

品讀課

預習要求

了解作者及“曲”的有關(guān)常識。

教學設想

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全文僅5句,28字,純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卻做到了簡約與深細相依,靜景與動景相映,景色與情思相融。教學中為避免空洞、枯燥的講解,宜采用多種形式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誦讀、配畫、改寫等形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畫、說、寫中受到熏陶,培養(yǎng)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就是曲。唐詩、宋詞、元曲互相輝映,成為我國文化藝術(shù)中的瑰寶。有誰能說說有關(guān)“曲”的常識?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并小結(jié),之后投影關(guān)于“曲”的常識。

關(guān)于“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它是配樂歌唱的詩。

曲有散曲與劇曲之分。只供清唱吟詠之用,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叫散曲;進入戲劇的唱詞,稱劇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兩種。

《天凈沙、秋思》就屬散曲中的小令。

二、誦讀,整體感知內(nèi)容。

1、課題及作者:

課題由兩部分組成,與詞相似,“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馬致遠,元代戲曲家,有“曲狀元”之稱。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

2、學生自由誦讀。

提示:朗讀應講究抑揚頓挫,在朗讀中要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與詩人同悲同喜。

3、檢查誦讀情況。

通過抽讀,小組讀了解情況,并對誤讀的地方予以更正。

4、聽范讀。

5、給這首曲配一幅畫。

激趣:有個詞叫“詩情畫意”,說的是具詩畫的意境,詩畫這兩種藝術(shù)形式往往融會在一起,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筆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間筆畫)。

(1)學生動筆繪畫,教師巡回觀察。

(2)完成后讓學生互評優(yōu)劣,并對優(yōu)勝者予以表揚

(3)出示教師的簡筆畫。(投影在大屏幕上)

6、熟讀成誦。

三、品味,體會獨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現(xiàn)手法。

1、思考:

(1)曲中哪些語句寫景?寫了多少種景物?(用“____”畫出),并用括號括出這些景物特征的修飾語。

(2)文中哪句抒情?抒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懷?它與曲中的景物描寫有何關(guān)聯(lián)?

2、品味語言,體會獨特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作者寫景,既不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語言凝練,言簡意豐,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間。

讓學生用“從(詞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的句式說話,品味意境,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shù)空白。

或用“我認為用得好(或?qū)懙煤茫迷凇钡木涫秸f話,體會其奇特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從“枯藤老樹昏鴉”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時節(jié),藤蔓枯萎了,樹葉飄落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樹梢上烏鴉凄厲的叫聲,更增添了悲涼凄楚之感……

從“古道西風瘦馬”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長途跋涉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枯黃連天的野外艱難行進,一陣冷颼颼的秋風襲來,使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倒抽了一口涼氣……

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這位游子在異域他鄉(xiāng)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陽快要落山了,烏鴉也歸巢了,他卻不知家在何處,也不知、該向何處去,任馬追著落日,漫無目的地行進……一股憂郁悲愴的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令他肝腸寸斷,痛苦不堪……

我認為“枯、老、古、瘦……”這些表現(xiàn)景物特征的修飾語用得好,好在它們表現(xiàn)了深秋時節(jié)這些景物的特征,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極具表現(xiàn)力。如一個“瘦”字寫出了馬的孱弱。疲憊無力,那騎在馬上的人呢?

對于想象力豐富、語言有獨創(chuàng)性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3、教師在學生將這首詩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挖掘夠了基礎上讓學生動筆寫。

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簡短的寫景、抒情散文。

要求:緊扣原作,展開想象,盡量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shù)空白。

4、當堂抽查學生的改寫,并作評價。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6

教學目的: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4、藝術(shù)并非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啟發(fā)學生對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認識和體驗。使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寫在作業(yè)本上。

3、查找有關(guān)的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竹圖展示,導入課文。

同學們看過竹子嗎?在晚上看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看過竹子嗎?畫過竹子嗎?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沒有的話,現(xiàn)在畫一畫。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shù)體驗。

2、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3、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fā)自天性的。孩子們的游戲之中蘊藏著他們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三、語言品味,互動釋疑。

你品味到美了嗎?

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為生動?為什么?此題讓學生注意課文充滿兒童情趣的描寫,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認識。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美的語句,并試著說明理由。

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四、合作探究,比較鑒賞。(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

梳理父親講述的中國畫特點及有關(guān)畫家的一些知識,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們的學習愿望。

梳理:(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中國畫以墨和朱砂為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qū)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藝術(shù)解剖學)(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五、體驗拓展,走進童年。

1、名人與竹:搜集有關(guān)畫竹的名家或關(guān)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jié);也有人說,竹——外強內(nèi)干。你認為呢?請你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戲:大家在童年時做過哪些跟竹有關(guān)的游戲?請用簡潔的語言的敘說出來。

六、總結(jié)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jié)存儲: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2、課外延伸:

①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做游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huán)……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著一種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造,是否也有藝術(shù)上的發(fā)現(xiàn)呢?此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藝術(shù)的能力,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

②寫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關(guān),語言自然、清新,盡量表現(xiàn)童真、童趣。

課外資料

一、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xiàn)代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后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shù)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shù)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xiàn)濃厚的生活情趣。

二、兒童畫(豐子愷)

孩子們的袋里常常私藏著炭條,黃泥塊,粉筆頭,這是他們的畫具。當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他們便偷偷地取出這些畫具來,在雪白的墻壁上,或光潔的窗門上,發(fā)揮他們的作品。大人們看見了,大發(fā)雷霆,說這是齷齪的,不公德的,不雅觀的;于整潔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嚴禁不可。便一面設法銷毀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罵它們的作者,又沒收他們的畫具。然而這種禁誡往往是無效的。過了幾日,孩子們的袋里又有了那種畫具,墻壁窗門上又有那種作品發(fā)表了。

大人們的話說得不錯,任意涂抹窗門墻壁,誠然是有害于整潔、道德及美感的。但當動手銷毀的時候,倘得仔細將這些作品審視一下,而稍加考慮與設法,這種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獲得教導的良機。因為你倘仔細審視這種涂抹,便可知道這是兒童的繪畫本能的發(fā)現(xiàn),筆筆皆從小小的美術(shù)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興所寄托,使你不忍動手毀損,卻要考慮培植這美術(shù)心與涵養(yǎng)這感興的方法了。

實際除了出于惡意的破壞心的亂涂之外,孩子們的壁畫往往比學校里的美術(shù)科的圖畫成績更富于藝術(shù)的價值。因為這是出于自動的,不勉強,不做作,始終伴著熱烈的興趣而描出。故其畫往往情景新奇,大膽活潑,為大人們所見不到,描不出。不過這種畫,不幸而觸犯家庭的禁條,難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瓊樓玉宇一般的房櫳內(nèi),壁上不許著一點污__,這種畫便絕不可見。貧家的屋子內(nèi)稍稍可以見到。廢寺,古廟,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術(shù)的用武之地了。曾憶旅行中,入寺廟或路亭中坐憩片時,乘閑觀賞壁上龍蛇,探尋其意趣,辨識其筆畫,實有無窮的興味。我常常想,若能專心探訪研究這種繪畫,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兒童生活的實況,真切地理解兒童的心情。據(jù)我所見,最近鄉(xiāng)村廢寺的敗壁上,已有飛機的出現(xiàn)了。其形好似一種巨大的怪鳥,互相爭斗著。最初我尚不知其為飛機。數(shù)見之后,稍稍認識。后來聽了一個村婆的話:“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來造飛機,所以他有眼睛,會飛?!狈绞蓟腥?,兒童把飛機畫成這般的姿態(tài),不是無因的。聽了這話,看了這種畫,而回憶近來常在天際飛鳴盤旋的那種東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鳥一般的怪物。校正那村婆的愚見,而用藝術(shù)的方法把飛機“活物化”為怪鳥,而設想其在天空中爭斗的光景,這是何等有興趣的兒童畫題材!這樣的畫,在上海許多兒童畫報上尚未見過,而在窮鄉(xiāng)僻處的廢寺敗壁上先已發(fā)表著了。

這點畫心,倘得大人們的適當?shù)闹笇c培養(yǎng),使他們不必私藏炭條,黃泥塊,與粉筆頭,不必偷偷地在墻壁窗門上涂抹,而有特備的畫具與公然的畫權(quán),其發(fā)展一定更有可觀。同時藝術(shù)教育的前途定將有顯著的進步。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7

教學目標

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頌。

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道選擇題。一間王公大廈,裝飾華美,金碧輝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須說很多違背良心的話,做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有一間斗室,非常簡陋,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學生答選后者)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選擇一樣。相信你會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一、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齊讀(.課件2)

2、聽錄音范讀

3、引導斷句(.課件3)

4、請同學讀

5、再齊讀

6、跟讀錄音

二、解決生字詞,疏通大意。(.課件)

三、作者簡介,欣賞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誰取的?他是何許人也?).課件

四、文體簡介(.課件)

五、問題探究:

1、粗課文生,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課件11)

3、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為關(guān)鍵?(德馨)

4、作者是一開篇就寫自己“德馨”的嗎?他是怎樣引出“德馨”的呢?

明確:前兩句以山水引出陋室,從而寫到“惟吾德馨”。

5、前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對偶、類比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簡介類比與興的有關(guān)知識。(.課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五句).課件13

“苔痕”兩句——清幽寧靜,不染浮華。環(huán)境之雅

到這里來的人多不多?(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

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鴻儒)

寫鴻儒是為了說明什么?

“談笑”兩句——交往高雅脫俗交往之雅

朋友來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調(diào)素琴……勞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闡發(fā)道理、抒發(fā)感情的一種.寫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yè)。)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有遠大的抱負)

10、由此看來,這一句在表意上是“畫蛇添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小結(jié)

略。

第二課時

一、檢查舊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陋室銘》,誰能告訴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圖片引導回憶舊課。(板書)

二、導入新課

全文結(jié)局“何陋之有?”照應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課件15)”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品一品,你認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保?課件)

四、文言知識歸納。(.課件16)

五、.總結(jié)拓展

為你的家取個好聽的名字。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8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討論人們說謊的根本原因。

2.使學生認識到故事對人性的虛偽、自私的諷刺和揭露,領會私心和虛偽使人變得十分愚蠢的道理。

3.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4.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shù)特點。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認識到故事對人性的虛偽、自私的諷刺和揭露,領會私心和虛偽使人變得十分愚蠢的道理。

2.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shù)特點。

教學難點

本文是怎樣運用語言和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中心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

人性當中有一種東西叫虛榮心,如果在私欲的支配下極度膨脹,就會使人失去本心,欲蓋彌彰,弄巧成拙,甚至會讓人變得滑稽可笑。有這樣一個皇帝,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錢花掉,為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個皇帝的可笑行為。學生傾聽,走進課堂。

二、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漢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話在近150年中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窮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著名的童話有《丑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皇帝的新裝》等。學生朗讀,摘重點做筆記。

三、檢查預習。

1.注音:

炫耀()稱職()滑稽()賞賜()爵()士御聘()

駭人聽聞()隨聲附和()勛()章

2.釋義: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

稱職: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勝任所擔任的職務。稱,適合、相當。

精致:精巧細致。

炫耀:夸耀。

不可救藥:病重到已無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欽差大臣:現(xiàn)多指上級機關(guān)派來的、握有大權(quán)的工作人員(多含譏諷意)學生舉手回答預習時總結(jié)的生字詞。然后大屏幕展示字詞,鞏固復習。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關(guān)鍵字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內(nèi)容,背誦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明白后天學習的重大作用,勉勵學生重視讀書,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

2、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學習中不斷進步”的道理

3、學習通過品評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方法

朗讀法:根據(jù)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包括自由朗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

自讀法:本文是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提高自讀的能力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司馬光砸缸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資治通鑒》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典籍。《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有“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之稱。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shù)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三、關(guān)于孫權(quán)和呂蒙(課下注解)

四、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五、字詞疏通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并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A、成語: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B、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涂———當權(quán),當?shù)?/p>

(2)辭———推托

(3)孤———古時王侯自稱

(4)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間的愛稱

(5)見———了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的時候

(9)過———經(jīng)過、到

(10)更———重新

(11)見事———認清事物

(12)拜———拜見

(13)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

(14)大兄——即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稱呼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你現(xiàn)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jīng)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古義:只。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④往事古義:歷史今義:以往的事情

一詞多義

乃:乃不知有漢(竟)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后置)

3、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shù)牡胤胶头g得精彩的地方。(教師總的指導)

六、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diào))

七、揣摩人物語言、形象

我們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那么,在這篇課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tài)。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著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diào)。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歸納:“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雙重否定,語氣堅決,對呂蒙的厚望和嚴格要求

“蒙辭以軍中多務”不想學,借口推托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不悅,責備)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xiàn)身說法,有不悅,責備,更是語重心長。讓呂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十分驚奇,又情不自禁的發(fā)出贊嘆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結(jié):孫權(quán)——平易近人,對部下要求嚴格,有居高臨下的王者權(quán)威

呂蒙——善于接受別人的正確建議,使自己得以提高,頗有幽默感

魯肅——忠厚長者,對呂蒙的進步毫不掩飾的夸贊;講禮節(jié),“拜蒙母”。

八、快速背誦競賽

九、課堂小結(jié)

這是的一篇關(guān)于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fā)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書設計

勸學————不學(懇切)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關(guān)心)刮目相看

論議————結(jié)友(驚贊)

十一、教后反饋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0

一、作者簡介。

二、朗讀全文,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少頃(shǎo)犬吠(fèi)囈語(yì)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意少舒(shǎ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幾欲先走(jī)驚覺欠伸(jiào)

三、聯(lián)系課文,解釋下面的字詞,想一想與現(xiàn)在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1、于是(在這個(時候))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今意是:承接連詞)

2、兩股戰(zhàn)戰(zhàn)(大腿)

(今意是:量詞事物的一部分;屁股)

師:“兩股戰(zhàn)戰(zhàn)”什么意思:兩條大腿哆嗦直抖。這個詞好像在哪學過?在蒲松齡《東郭先生和狼》里面有一句話“屠自后斷其股”,其意思是“屠夫從后面砍斷了它(指狼)的腿?!?/p>

3、幾欲先走(跑)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師:“走”古代作“跑”講,我們能不能聯(lián)想到一個詞?(走馬觀花)釋義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常用來形容不深入細致地觀察事物,只是粗略(cūluè)地觀察,比喻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míhuò)。強調(diào)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diào)結(jié)果。

師:這幾個詞屬于一種什么文學現(xiàn)象?

(古今異義)

師:那么同學們在課文中再找找還有哪些屬于古今異義?找到的舉手

古意今意

1、(會)賓客大宴適逢,正趕上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譯(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

2、(但)聞屏障中只轉(zhuǎn)折連詞,但是

句子翻譯(只聽到圍幕里面醒木一拍)

3、當(是)時這判斷動詞

句子翻譯(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

4、微(聞)有鼠聽用鼻子嗅

句子翻譯(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

5、賓客意(少)舒稍微數(shù)量小

句子翻譯(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6、(稍稍)正坐漸漸地稍微

7、中(間)力拉崩倒夾雜房間、中間、間隔

句子翻譯(其中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8、(雖)人有百手即使假設連詞雖然條件連詞

師:課后要注意歸納整理

四、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

1、坐滿坐寂然通“座”,座位名詞口技人坐屏障坐動詞2、妙眾妙必備妙處名詞以為妙絕好,奇妙形容詞3、絕以為妙絕極副詞群響必絕滅,消失動詞師:那么這種現(xiàn)象叫什么?(一詞多義)

師:這個在課文當中就比較多了。同學們再找?guī)讉€,找到舉手。

4、呼忽一人大呼“火起”呼叫動詞呼呼風聲擬聲詞5、指手有百指手指名詞不能指其一端指出動詞6、乳婦撫兒乳喂奶動詞兒含乳啼奶頭名詞7、起夫齁聲起響起動詞夫起大呼起來動詞8、一又一大兒醒一個數(shù)詞一時齊發(fā)相同形容詞師:課文當中像這樣的詞應該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要歸納整理。師:其實我們文言文當中除了“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還有一種現(xiàn)象叫什么?(詞類活用),同學們能不能在本文中找?guī)讉€?

五、詞類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名詞活用作動詞

(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

3、婦撫兒(乳)喂奶名詞活用作動詞

(婦人拍著孩子喂奶)

4、會賓客大(宴)舉行宴會名詞活用作動詞

(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

5、婦(手)拍兒聲用手名詞作狀語

(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

6、無不伸頸,側(cè)(目)用眼睛看名詞活用作動詞

(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師:在前面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名作動2、蹄之,用蹄子踢名作動)

師:下面老師給一分鐘時間給同學們,看看還有沒有有疑問的字詞或句子的理解。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師:以前就有一個同學問過我,老師:那個“驚覺欠伸”的“覺”字,好像讀驚覺jué啊。大家認為應該讀什么?有沒有同學讀jué的?

師:那大家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不讀jué,而讀jiào呢?(是因為這里是“睡醒”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對課文的字詞,進行疏通,老師教你們的方法就是,學會歸納整理,課后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再找找。然后歸納整理在筆記本上或者課本上。

師:好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課文結(jié)構(gòu)

六、課文結(jié)構(gòu)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第一部分(1)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第二部分(2—4)寫表演過程(寫表演者表演的幾個場景)

第三部分(5)表演結(jié)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語言揣摩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遙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拔⒙劇笔侵嘎曇糨p而慢,從側(cè)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幅畫面。

3、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1

教學目標

1.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

3.聯(lián)系現(xiàn)實對《學生銘》談看法并仿寫

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簡介劉禹錫、陋室銘的來歷和“銘”這種文體。(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刺史等官職,《陋室銘》就是他被貶后任和州刺史時所寫。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根據(jù)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

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可以給課文內(nèi)容配上怎樣的畫面。

3.提供一些畫面讓學生們匹配相應的課文語句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

先小組合作解決兩個問題,

1.你知道統(tǒng)領全文的詞語是什么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全班交流

提問: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情趣,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

學生發(fā)表見解并評價

四.聯(lián)系現(xiàn)實,發(fā)表見解

出示仿寫篇《學生銘》,提要求

有學生學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后仿寫了一篇《學生銘》,你覺得它反映的是何種學習態(tài)度?你對這樣的學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學不在深,作弊則靈。

斯是教室,唯我閑情。

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

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

可以打瞌睡,觀窗景。

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

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

心里說,混張文憑。

學生交流談看法。

五.學生仿作

看了剛才的學生銘,了解了劉禹錫借陋室以言志,表達自己不貪戀富貴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你能否借鑒他們的寫法寫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為自己要仿寫的內(nèi)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游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3、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討論和探究問題,養(yǎng)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三、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四、二、簡介背景

五、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段,激發(fā)興趣。

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nèi)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nèi)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guī)的活動內(nèi)容之后,還想繼續(xù)進行。

七、三、配樂朗讀

八、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也為背誦打下基礎。

九、四、復述故事

十、進一步感知課文,也為下面的探究服務。

第二課時

一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探究點

問題(包括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探究點參考備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2、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3、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4、中國古代幾次的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5、我對木蘭的看法

6、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7、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8、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9、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塑造的差異。

二學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學生能否圍繞著探究點,通過探索活動(可以是實踐活動、小組討論、看教科書、看錄像等多種形式),向教科書、教師、同學大膽質(zhì)疑問難、提出見解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guī)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fā)言,主動自覺的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對共同關(guān)心的某些問題達成共識,可以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可以通過動腦、動手解決某些問題或?qū)ふ业浇鉀Q問題的有效辦法、途徑。

四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建議:以《木蘭詩》為例,第八周的這堂課是否可以上成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課(第六個教學過程),或探究結(jié)果匯報課(第七個教學過程)

《木蘭詩》學習要點

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39;《詩經(jīng)》,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并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后,禮崩樂壞,征戰(zhàn)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tǒng)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jīng)濟凋敝,樂府機關(guān)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jīng)過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guī)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jīng)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zhuǎn)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于《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tǒng)統(tǒng)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并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fā)并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北朝于戰(zhàn)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chuàng)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nèi)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xiàn)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于北方各族統(tǒng)治者長期混戰(zhàn),反映戰(zhàn)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zhàn)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關(guān)于“樂府詩”

樂府是從漢到唐各朝設立的專門搜集民間樂曲和歌詞以及制作樂章的管理部門。這些個部門創(chuàng)作搜集的詩就叫樂府詩。

關(guān)于時代背景

《木蘭詩》產(chǎn)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zhàn)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xiàn)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zhàn)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zhàn)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qū)進行過長期的戰(zhàn)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景。

參照課文注釋,初步了解全詩大意。

一、字

1、讀準字的音

唧唧()機杼()軍帖()可汗()鞍韉()

胡騎()戎機()朔氣()金柝()紅妝()

2、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tiē貼,貼上。

火伴皆驚忙火:huǒ伙,伙伴。

二、解詞

旦辭爺娘去旦:早晨

愿為市鞍馬市:買

東市買駿馬市:市場

木蘭當戶織當:對著

關(guān)山度若飛度:過

賞賜百千強強:有余

學習本詩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jié)的?全詩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

以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敘述木蘭的身份,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zhuǎn)戰(zhàn)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xiāng),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3、本詩寫木蘭從軍的全過程,全詩共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哪些略?這樣的詳略安排突出了木蘭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寫了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準備行裝奔赴戰(zhàn)場,12年征戰(zhàn)生活,辭官還鄉(xiāng)與家人團聚。其中代父從軍、辭官與家人團聚是詳寫。詳寫這些內(nèi)容突出了木蘭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xiāng)的中國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4、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從《木蘭詩》中找出表現(xiàn)木蘭作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語句。

木蘭當戶織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6、全詩結(jié)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結(jié)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zhàn)”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梢钥闯觯咎m在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關(guān)于“木蘭”的形象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xiàn)手法,集中地描繪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xiāng)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木蘭的形象,集中地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樂觀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關(guān)于全詩的主題思想

《木蘭詩》描述了我國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歌頌了女英雄木蘭勤勞樸實、剛強勇敢的性格和不愛功名、不慕富貴的高尚品德。

測試

1、下列加紅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可汗(kèhán)轡頭(pèi)鞍韉(jiān)

B、啾啾(jiūjiū)朔氣(suò)燕山(yān)

C、云鬢(bìn)金柝(tuò)鎧甲(kǎi)

D、紅妝(zhuāng)穿著(zhuó)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

B、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渡若飛

C、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D、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紅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愿為市鞍馬市:買

東市買駿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將郭:外城

木蘭不用尚書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氣傳金柝朔:北方

策勛十二轉(zhuǎn)策勛:記功

D、軍書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

賞賜百千強強: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沒有用對偶手法的一項是()

A、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C、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D、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千百強

5、對詩句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xiàn)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guān)山度若飛”:跨越飛和山,像飛一樣,展現(xiàn)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單調(diào)、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guān)將士的英武風采。

參考答案

1、B

解析:“朔”讀“shuò”。

2、C

解析:A中“貼”為“帖”;B中“渡”為“度”;D中“辯”為“辨”

3、D

解析:“十二”表示多數(shù),非確指。

4、D

解析:對常見修辭手法的辨別。

5、C

解析: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這句話既是對邊塞景物的描寫,也是描寫木蘭英姿颯爽的形象。

中考解析

1、根據(jù)下面各句的內(nèi)容或提示,概括出相應的成語()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蔡桓公的悲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記》結(jié)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焙笕藫?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蘭詩》結(jié)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焙笕烁爬橐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

【考點】:成語的來歷及其意義

【分析】:此題既考查了對詞義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語積累,同時考查學生對學過的文言詩文的理解。A項的成語是: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B項的成語是:諱疾忌醫(yī)。C項的成語是:無人問津。D項的成語是:撲朔迷離(或迷離撲朔)。

2、用原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朔氣傳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寒光照鐵衣?!?/p>

3、根據(jù)原文,將句子補充完整。

將軍百戰(zhàn)死,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壯士十年歸?!?/p>

《木蘭詩》教學反思

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制訂和頒布,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特別是在信息技術(shù)有力的支撐條件下的語文課堂,越來越呈現(xiàn)出生機,煥發(fā)出活力,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今天聽了宿遷的孫老師執(zhí)教的一堂網(wǎng)絡課《木蘭詩》,感觸很多。

一、成功之處

1、教學觀念突破傳統(tǒng),適時創(chuàng)新

這堂課不在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是孤立于課程之外,而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課程的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fā)。強調(diào)互動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交流屬于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愿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特別是對木蘭勤勞、愛國、孝順等傳統(tǒng)美德的宏揚,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信息技術(shù)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百度”搜尋譯文時關(guān)鍵字的指導。并且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贊賞學生獨特和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2、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新穎時尚,符合學生心理

孫老師這堂網(wǎng)絡課的導入非常自然,說是帶來一款網(wǎng)絡游戲《木蘭詩》,然后、請學生輸入網(wǎng)址,這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大部分都是網(wǎng)絡游戲高手,沒想到今天語文課也能在玩中學課文。五個板塊的設計是圍繞主人公木蘭設置的,而且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體現(xiàn)了一個學生認知的梯度規(guī)律?!白x木蘭”是初讀課文,“譯木蘭”是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評木蘭”是深入理解課文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蘭”是思考質(zhì)疑階段,“寫木蘭”則是課文的拓展延伸。對于課文的重點,詩詞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師采用觀看flash、找相關(guān)語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碼的設置,也別巨匠心,體現(xiàn)了課堂的主題:我愛花木蘭。而每次進入的一把金鑰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處理問題較靈活

在教學過程中,孫老師始終對學生進行賞識教學,鼓勵教學,而且教態(tài)親切自然,遇到教師電腦出狀況也能靈活處理。

二、不足之處

1、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沒有很好兼顧

這堂課對人文性比較重視,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學重點中“詩詞的藝術(shù)特點”、“字詞的錘煉”、“背誦課文”基本沒有提及,雖然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覺就像一堂歷史課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課,尤其是“譯木蘭”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選取了三句重點句子讓學生翻譯,而“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句互文沒有強調(diào)。查找譯文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瀏覽或齊讀,學生在對課文內(nèi)容還比較生疏的情況下就進行“評木蘭了”。

2、倡導對話,但有些遠離根本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似乎關(guān)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談。

3、學生提問時應該進行引導,學生的提問價值不大。

三、改進措施

1、“讀木蘭”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加強朗讀。

2、“譯木蘭”要加強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3、學生寫感想時出現(xiàn)中英文夾雜的現(xiàn)象,應予以指導,保持漢語純潔性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理解、積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華秋實閑情逸致”等詞語;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理解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進入作者為我們營造的緊張、熱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夏的鐘愛以及流露出的對夏、對勞動者、對活力與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間對夏、對勞動者的贊美,并能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從對夏的贊美,延伸到對活力、和生命的贊美,體會作者對自然、生活、生命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jīng)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chuàng)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fā)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fā)展。

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有效的學習者,并促使教學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習的課堂,才是有效的;只有獲得師生雙方情感認同的課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師生雙方都在情境中獲得了情感體驗的課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的課文,本文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xiàn)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從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農(nóng)民勞作的景象,三個方面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里農(nóng)民勞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贊美。全文五段各有寫作的重點,像一組畫,從不同方面描繪了夏的景象,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編排在七年級上冊,除了閱讀的難度和深度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之外,應該更適合剛從小學畢業(yè),而又將面對中考,乃至命運轉(zhuǎn)折時期的學生。文章的中心著眼于“承前啟后、生命交替”和“黃金的”兩處,因此把教學主題定位為“生命之夏”--初中的學生正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時期,他們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輝煌,這不正是一個生命的“夏季”嗎?

與前面兩個以“人生”為主題的單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單元是一個以季節(jié)題材串聯(lián)起來的主題單元。前者側(cè)重于人生的信條、志趣、哲理,而本單元的課文則側(cè)重于從景與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諦。如果說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話,那么這個單元的文章則是間接感悟。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單元教學最終還應該落實到怡情悅性上。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剛接觸初中的文章,閱讀的興趣較高,課堂上的表現(xiàn)比較積極,思維也很活躍。這也有利于課堂中形成互動參與的氣氛。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導和指點的。對于文本的感悟,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對于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學生的認知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情感體驗也經(jīng)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

然而隨著年級段的升高,供學生閱讀訓練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漸增加,難度值也相應提高,因此應該繼續(xù)培養(yǎng)他們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火熱的夏天已與我們揮手告別,但我們對她的感受一定還記憶猶新吧。我很想知道你們喜不喜歡夏天,對夏天有著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那么,當代作家對于夏天抱有怎樣的情感呢?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先生的文章--《夏感》,讓我們一起來體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顯示課題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__,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步曲》(三卷)《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掃清文字障礙

給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主宰(zǎi):統(tǒng)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蕩漾的樣子。

春華(huá)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jié)果。閑情逸致:閑適的情致。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2、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大屏幕顯示如下,要求學生大聲的朗讀三遍,一次比一次的聲音大)

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老師提問:歷來文人不喜歡贊美的夏季,作者為什么說是“黃金”的季節(jié)?是不是在印刷的時候印錯了?應該是“金黃”而不是“黃金”?

(預設:學生可能認為是印錯了,也可能有學生說沒有印錯,到底是不是印錯了,或者作者為什么認為是黃金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一同感受作者筆下的夏季吧)

4、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根據(jù)以下問題在文中劃出相關(guān)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經(jīng)來臨了?

(2)、夏天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是怎樣的?

5、組織學生課堂交流,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大屏幕顯示如下)

(1)、表明夏天來臨的景象:蟬兒、麥浪、熱風………

(2)、夏天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五)、主旨探究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大屏幕顯示如下)

齊讀:“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p>

2、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別就兩個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每組選一名同學作記錄,整理歸納本組的討論結(jié)果。(大屏幕顯示如下)

思考:

(1)、為什么說夏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代表著“緊張的旋律”?(提示:結(jié)合其他段落進行分析)

(2)、我為什么要贊美這樣“苦澀”而又“緊張”的夏天呢?

(3)、以“因為這是一個____的夏”的句式,說說作者贊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討論結(jié)果,教師歸納各組討論結(jié)果并作必要的引導。(大屏幕顯示如下)

(1)、因為夏天意味著農(nóng)民要在田野里進行辛勤緊張的勞作,沒有休閑的時間。

(2)、作者贊美夏天其實表現(xiàn)了對勞動的歌頌,對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的贊美。

(3)、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夏天,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夏天,

這是一個色彩金黃的夏天,

這是一個氣勢磅礴的夏天,

這是一個緊張勞作的夏天。

教師追問:文中那些語句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勞作的辛勤與緊張?

明確:辛勤:彎著腰、流著汗、早起晚睡、半夜醒來

緊張:繃緊、快割、快打、又得、趕快去

(4)、學生齊讀第四小節(jié),再次感受農(nóng)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問:

①通過學習你們現(xiàn)在還認為是把“金黃”印成“黃金”了嗎?

②作者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黃金一樣的珍貴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通過引導讓學生從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啟后、生命交替和勤勞的品質(zhì)這幾個方面思考。)(大屏顯示如下)

(黃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黃金之夏(黃金般)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黃金般)勤勞的品質(zhì)

(六)、語句賞析

學生在明確作者贊美夏天的意圖后,順勢引導他們通過賞析和朗讀語句,體味作者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夏天的贊美之情。(大屏幕顯示如下)

源于對勞動的熱愛,對農(nóng)民的贊美,作者對夏天景色的描寫也就充滿了。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請找出來讀一讀,并說說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

品析:句中“泛泡、冒氣、沸騰、密密的厚發(fā)、淡淡綠煙”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過程,新奇形象又樸素自然。

(說明:1、對于一些特別精彩的或有鮮明語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勵學生反復朗讀,讀出味道,讀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nóng)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這一句朗讀的時候要通過先改動句式再對前后兩句的表達效果加以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到該句蘊涵了農(nóng)民的急切的心情,讀出急切的感覺來,在個別朗讀之后可再進行集體朗讀。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加深體會。

2、要鼓勵學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認為好的句子來,可不必嚴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說。對于學生的發(fā)言以鼓勵為主,明顯的錯誤加以糾正,但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敢于發(fā)言且言之有理的給以肯定和鼓勵;對于發(fā)言精彩的學生,則要加以表揚并帶動學生鼓掌,這既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對課堂氣氛的激活。)

(七)、課外延伸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夏季的鑒賞和思考延伸至課外。(大屏幕顯示如下)

作者說: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p>

那么依你之見,夏之色又意味著什么呢?請你仿照例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為,如,如。

冬之色為,如,如。

提示:

1、冷和熱分別是綠和赤帶給人的感覺,而綠和赤又分別是春和秋的顏色;

2、碧波和夕陽體現(xiàn)了綠和赤的顏色,但兩者四季都有;

3、嫩竹與紅葉同樣分別體現(xiàn)綠和赤的顏色,但兩者又分別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兩句話的最后部分都體現(xiàn)的是季節(jié)顏色帶給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jié)。

(八)、課堂總小結(jié)

人生之秋的收獲來源于夏的不斷耕耘,人生之秋的豐碩源于夏的不斷積累、耕耘。愿你經(jīng)過夏的積淀能夠獲得一個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業(yè)

趁熱打鐵,組織學生拿出紙和筆寫下自己對本堂課所學內(nèi)容的感受。(大屏幕顯示如下)

在領略了夏天的風采,傾聽了作者的贊美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請談一談。

我的感言:

(十)欣賞課文朗讀和畫面

播放老師的配樂朗讀并配有相應的畫面,讓學生再次體會文章的美。

板書設計

緊張夏之景喜愛夏天

熱烈夏之色贊美夏天

急促夏之律更贊美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

六、本課的亮點與教師個人的教學專長

亮點:本文描寫了夏季的景象,表現(xiàn)出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jīng)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chuàng)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fā)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fā)展。

教學專長:在從教二十多年里,我總是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新的課程改革,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過失,及時和學生溝通,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愛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訣。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4

1、使用教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2、教材分析

這首新詩用象征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shù)座山,要不畏艱苦跋涉。詩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意象壯美,意蘊豐富,在詩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啟迪,催人奮進。

3、案例設計思想

通過“導入,學習新課,談人生經(jīng)歷”這三大板塊教學,使學生掌握本文的有關(guān)知識(字詞積累,朗讀技巧,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等),并能在反復朗讀與交流的過程中體悟人生道理,樹立正確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如“癡想、隱秘、誘惑、喧騰”等;學會正確朗讀。

過程與方法:在朗讀與探討中領會詩中“山”與“?!钡乃囆g(shù)形象蘊含的意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由“山”與“海”體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艱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確對待困難。 

5、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體味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學難點

鑒賞詩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復誦讀,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及凝煉形象的語言。

②聯(lián)想想像法。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關(guān)于“山”與“?!?,特別是“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的理解,要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激活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③討論點撥法。用于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8、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課文錄音);投影儀;幻燈片;CAI課件。

學生: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9、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我們擁有夢想。夢想讓我們無憂無慮,夢想使我們不畏艱難險阻,夢想公平地賦予每個孩子以權(quán)利。當城里的孩子在喧囂的都市里做夢時,山里的孩子們都在想什么呢?他們的想法又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導入的同時伴隨多媒體展示:一個孩子伏在窗口向遠方眺遠,遠處是起伏的群山,東方有一輪紅冉冉升起。字幕、山的那邊是什么呢?)教師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投影: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然后解釋詞義。

凝成()_____     誘惑()_____一瞬間()_____

隱秘()_____ 喧騰()_____      癡想()_____

教師明確,學生識記:

凝成(nínɡ):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

誘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

隱秘(mì):隱蔽,不外露。

喧騰(xuān):形容聲音雜亂,像開了鍋似的。

癡想(chī):發(fā)呆地想。

2、聽課文錄音

師:請同學們一邊聽錄音,一邊劃出節(jié)奏與重音。

3、全班齊讀

4、學生自讀,思考“山”與“?!钡南笳饕饬x。

師:文中的“山”與“?!庇惺裁聪笳饕饬x嗎?如果有,那它們象征什么呢?

生1:“山”指現(xiàn)實的東西,“?!敝冈娙丝释姷降臇|西。

生2:“山”應該指困難,“?!敝缚朔щy后的喜悅。

師:這兩位同學都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很好,特別是第二位同學已基本揭示了“山”的象征意義,值得表揚。關(guān)于“?!钡南笳饕饬x,還有同學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嗎?

生3:我覺得“?!敝傅淖髡叩睦硐?。

師:很好。其實“海”就是象征一種理想,一種克服困難后所達到的光明境界。

(三)探究閱讀。(投影出示問題)

1.師:“我常伏在窗口癡想”一句中,“癡想有何作用? 

生:沉默。

師:我們在分析“山”與“?!钡南笳饕饬x時,幾位同學都表現(xiàn)得不錯,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大膽發(fā)言。即使錯了也沒有關(guān)系,也許你的錯誤還能引出別人的正確答案呢!

生1:說明“我”很愛幻想。

生2:這個詞用在這里很準確。

師:你能具體談談嗎?

生2:想了想,搖搖頭,靦腆一笑。

師:沒關(guān)系,請坐下來繼續(xù)思考。大家看看,這個是不是在描寫人物?

生齊答:是。

師:人物描寫方法有很多種,這里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生3:心理活動。因為這個詞中有個“想”字。

師:他在想什么?

生3:想知道山那邊是什么.

生4:我覺得“癡”是描寫神態(tài)的。

師:寫出了“我”的什么神態(tài)?

生4:發(fā)呆、非常入神。

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對“癡想”這個詞的分析讓我覺得,你們每個人都很了不起。

生:一起鼓掌。

2、師:“我”經(jīng)過努力,最終爬上了那個自以為可以看到海的山頂,“我”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1:哭著回來了。

生2:鐵青著臉。

生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3、師:山“鐵青著臉”是什么意思?

生1:山是青色的。

師:你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我很高興。我們還能不能更深入地挖掘它的含義呢?我們說文中的山已經(jīng)不再是自然中的山,因為詩人已經(jīng)賦予它象征意義了,它是困難的象征。人是面對困難時一般會出現(xiàn)什么心理呢?

生2:是不是寫出了“我”當時失望和沮喪的心理?

師:大家說呢?

生齊答:對!

師:通過分析這句話,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詩歌的語言的確很凝煉。簡簡單單一個詞,如果我們深入挖掘,就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意味。

師:“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

生1:媽媽說的那句話。

師:更準確地說,那句話對我起了什么作用?

生2:那句話給了我希望。

生3:給了我前進的動力。

生4:給了我堅定的信念。

師:對,這粒種子實際上就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其實詩中有句話已經(jīng)透露了這粒“種子”的含義,大家能找出來嗎?

生1:山那邊的海是用信念成的海。

師:為什么說“山那邊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

生1:因為只有具有堅定的信念,才能越過高山,看到大海。

師:既然“山”已不再是山,“?!币膊辉偈呛#鼈兌加辛肆硗獾囊馑?,你能否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xiàn)出山海的象征意義?

生1:只有具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難,實現(xiàn)理想。

師: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就是學習這首詩后我們應該明白的一個道理: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一定要做好與困難作斗爭的準備。我們應該堅信,翻過無數(shù)座“山”,一定能看到“?!?。

(四)學生質(zhì)疑,集體討論解決。

1、生:詩的結(jié)尾“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

生:沉默。

師:是什么東西在一瞬間照亮了你的眼睛?

生1:是大海。

師:“大?!笔鞘裁矗?/p>

生1:是理想中的情景和境界。

師:能輕而易舉達到理想的境界嗎?

生:不能。要翻越無數(shù)座山。

生2:要克服無數(shù)個困難。

生3:要失望無數(shù)次。

師:克服困難的過程也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并走出黑暗的過程。黑暗的盡頭是什么?

生齊答:是光明。

師:對,是光明。一個在黑暗中摸索了許久的人,當光明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生1:高興。

生2:愉快。

生3:驚喜。

生4:興奮。

生5:激動。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對。將同學們剛剛分析的歸納起來,就是詩的結(jié)尾所蘊含的意味和感情。

(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以鋼琴曲〈〈大?!怠蹬錁?。

(六)拓展遷移。

請學生講述自己為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以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鼓勵學生樹立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的人生態(tài)度。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每人準備一張紙,寫上自己的姓名、理想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全班匯集成冊,復印后人手一本,作為永久的紀念及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三.分析反思

1、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作為第七冊的第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奠定基調(diào)的作用。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在第一節(jié)課上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刻意放大了學生討論、發(fā)問、自由交流等環(huán)節(jié)所占的比重,以此喚起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2、以讀為本。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的意味如水中鹽、花中蜜,老師既翻譯不出,也講解不出,而只能__學生反復朗讀去體味。在學習這首詩時,教師充分注意和發(fā)揮了朗讀的作用,靈活地運用范讀、指名讀、齊讀、快速讀、激情誦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悟哲理,品味意蘊,培養(yǎng)朗讀能力。

3、賞識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諸如“沒關(guān)系,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們比我想像的還棒”、“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雖然你的不夠完美,但你的思維很開闊”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提倡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節(jié)課中教師專門安排了朗讀比賽,意義就在于此。

總之,《在山的那邊》作為第七冊的開篇之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在通過它向?qū)W生闡釋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知識的傳授反倒稍顯次要了。

七年級語文教案免費篇15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梳理小桃樹的生長過程。

2.勾畫描寫小桃樹的語句,作者的情感變化。

3.進一步體會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樹上的“志”。

教學重點:

1.品析描寫小桃樹的語句,體會作者對小桃樹的獨特感情。

2.比較小桃樹的成長和“我”的人生經(jīng)歷,領會小桃樹的深刻內(nèi)涵。

3.進一步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的明暗線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查找賈平凹的資料。制作PPT。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賈平凹,生于陜西商洛的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當代作家。父親是鄉(xiāng)村教師,母親是農(nóng)民。“_”中,家庭遭到毀滅性摧殘,他淪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機會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從事文學編輯兼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秦腔》《古爐》等。小說《秦腔》曾獲全國茅盾文學獎。

二、整體把握

出示任務:1.概括我的小桃樹的來歷。

反饋指導:小桃樹是“我”吃完桃子后,種在院子的角落里的長出來的。

出示任務:2.“我”和小桃樹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反饋指導:知道作者在小桃樹上存著自己的夢。

出示任務:3.作者的夢是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的夢有了些什么變化?

理清作者“夢”之路。

反饋指導:幸?!MZ轟烈烈干一番大事

出示任務:4.作者為什么要感激小桃樹?

生可能會回答:因為小桃樹頑強生長的精神打動了“我”。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出示任務:1.畫出課文中描寫小桃樹在不同生長階段中的形態(tài)、顏色、動作、神態(tài)的重點語句,并說說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小桃樹的什么特點?

反饋指導:摹形著色的:“纖纖生靈”“太小”“瘦瘦的、黃黃的”“太白、太淡”“單薄”等等———表現(xiàn)了它的弱小

描寫動作、神情的:“哆嗦”“彎著頭,抱緊著身子”“努力撐著”“掙扎”“抖著”“搖著”“苦澀澀地笑”等等———表現(xiàn)它面對逆境頑強搏斗

出示任務:2.我的小桃樹經(jīng)歷了哪些艱辛與磨難?

要求:先找到小桃樹生長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談句子的感受。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自主批畫,寫體會,教師巡查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及時指導學困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反饋:“它長得很委屈,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小桃樹生長的艱辛與磨難。

“我卻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這甜甜的夢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來,將桃核兒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讓它在那兒蓄著我的夢。”——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

“大家都笑話它,奶奶也說:“這種桃樹是沒出息的,將來開花也界不出果子。””——體會大家對小桃樹的嘲笑

他們嫌長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卻不同意,常常護著,給它澆水?!w會小桃樹的坎坷

“我看著它,卻發(fā)現(xiàn)從來沒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來看它?!薄w會小桃樹的孤獨與寂寞

出示任務:3.小桃樹在生長過程中“我”為什么那么關(guān)心愛護它?

反饋指導:文章一開頭就飽含著作者對小桃樹的一往情深:當初始懷著它能給我?guī)硇腋5南M?,讓它“孕育著我的夢”而種下它,所以,“我”偏愛它。見到它長得纖弱,沒人管它,為自己漂泊他鄉(xiāng)忘卻了它而難過。當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見到小桃樹在風雨中掙扎,頑強同命運作斗爭時,“我”不油對它產(chǎn)生贊美之情。

四、問題探究

出示任務:1.本文運用了什么手法?

反饋指導: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出示任務:2.你從小桃樹的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反饋指導:敢于克服困難,在逆境中頑強拼搏,作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等。

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著為理想而堅持不懈的信念。

出示任務:3.理解“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边@句話的深刻含義。

反饋指導:引導學生體會人生的道路上有鮮花,同樣也布滿荊棘,只有堅持不懈、頑強不屈、追求夢想而不屈不撓就一定能讀懂人世的大書。

出示任務:4.作者表面上是在寫小桃樹,實際上是在寫誰?

反饋指導: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出示任務:5.本文一方面寫小桃樹的成長過程,一方面寫自己的經(jīng)歷,這是什么寫法?

反饋指導:明線與暗線。

五、總結(jié)全文

小結(jié)講解: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歷經(jīng)風雨仍頑強生存。贊頌了小桃樹頑強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揭示一個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zhàn)勝磨難,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

六、作業(yè)

1.課外閱讀賈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樹》原文。

2.以《我的》為題寫一篇作文,嘗試使用明線暗線交織的敘述方式。

4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