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來的社會中長大成才,不可不注意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小編帶來的小學六年三科學習經驗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回首這半年的點點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頓生了許多感觸。這半年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這樣一個新生的成長。
在過去半年的內,通過不斷地學習,我收獲了很多。時間就是這么無情頭也不回的向前走著,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死命的追趕著。是的,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而我們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一點的成長。而美好的純真隨著風雨的磨滅化成了成熟?;蛟S這正是成長的代價。
回想自己還是考生的那段日子,顯得是那么的遙遠。我在憧憬中懂得了來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醞釀已久的真理;在收獲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后又不盡然……原來過去所見所識都是那么的偏見而又膚淺,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間幻化成無知和可笑,我想誰又不是這樣的呢?或許在以后也回嘲笑現在的渺小……我們不得不笑著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1、出勤情況:請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課希望下學期爭取做到全勤本學期沒有遲到的情況。
2、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子,而通過學習生活和這半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我養(yǎng)成了獨立性,不再嬌生慣養(yǎng),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3、在學習上: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面對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的時代,面對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我認為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以資本為最重要生產力的"資本家"的時代將要過去,以知識為特征的"知本家"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中國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首先,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
其次,要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般是她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具有很高的價值,應認真完成。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復習。另外,積極閱讀有關書籍和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系,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抓住點滴時間學習一些其它專業(yè)領域的知識,知識總是有用的。在這學期的期中考試中,盡管取得一些成績,但離心中的目標還很遠,仍需繼續(xù)努力,抓緊自己的學習。知識無止境,探索無止境,人的發(fā)展亦無止境,我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
4、在紀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師,同學之間可以真誠相待;能遵守學校各項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上學穿校服;舉止文明;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亂扔廢棄物。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期末一些方面的個人學習總結,我將結合這個小結回顧過去,確定未來的發(fā)展目標,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然,這需要老師們的精心培養(yǎng)和同學們的真誠幫助。
通過這次國家計劃培訓,我有機會聆聽各位專家教誨,有機會和一流老師交流,有機會集中精力系統(tǒng)的學習和反思我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幾位語文教育專家的教育教學理論、課堂問題診斷及全新學法指導,感覺思路清晰,明確教學目標,給自己今后教學指明了方向,收獲頗豐。
一、教學理論獲得了提升。
1、語文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二者不可偏頗。于漪老師告訴我們語文科其實是發(fā)揮它的工具性來實現它的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
2、語文課應該重視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表達。
二、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理解:
語文教師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課標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個連自己都沒有個性化解讀能力的教師怎么能培養(yǎng)出有個性化閱讀行為的學生呢?
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解讀是份內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時間來有些教師忽視了、缺失了,課是上得熱熱鬧鬧,可就是沒有真正走進文本,沒有顯現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和多姿多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教師遠離了文本,在文本的邊緣上躑躅?
唯有讀懂、“吃透”教材,后續(xù)所做的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尋找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啟發(fā)思想的方法才會發(fā)生效益。從內部上講,教師要不斷學習,學會閱讀,讓閱讀成為自己一種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唯有如此,才能錘煉出內功,“吃透”教材,才會引來源頭活水。
作為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實踐的一線教師,我以為,目前至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是應傳授相關的漢語知識、文學知識和文章學知識的,應當為學生語文學養(yǎng)的大廈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矗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要回到二十年前生硬灌輸、機械訓練的知識教學狀態(tài),因為今天知識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地不同了,教學行為自然要隨之改變。
走進國培,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guī)砹巳碌慕虒W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小學作文教學從教學觀念到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學生的作文質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以下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學習借鑒同行的經驗,加上自己的不斷探索與努力而得出的一些體驗,現歸結如下:
第一、要清楚作文的性質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顯然,小學生作文是小學生為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而完成的習作練筆。小學生習作練筆活動,是一個特殊的認知活動,小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習作的內容是認識的客體。在習作活動中,由于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就決定了主體尚不能獨立進行習作活動,必須有教師的引導或指導。所謂小學作文教學的性質,就是指教師指導下學生練筆的過程。為了正確把握小學作文教學性質,在教學中必須著力抓好以下三點: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習作練筆中的主體作用。教學時,要走出“教師導,學生作”、“奉命作文”、“應試作文”的怪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是衡量教學成敗的關鍵;二要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主要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能否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和卓有成效地指導;三要努力實現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動態(tài)平衡,“教”的動態(tài)總是伴隨著學生“學”的動態(tài)過程而發(fā)生、展開,并為“學”的動態(tài)過程服務的。而且,這種服務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全過程。
第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優(yōu)秀的作文也得由興趣來澆灌。語文教材以其內容的繽紛、包羅萬象,為我們提供了練筆的好機會。教師如何誘導學生加以訓練,充分體現了閱讀教學中讀寫相結合的成功與否,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所學教材的領悟。為此,作文教學中應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建立起語文教材與生活之間的“紐帶”。如學習《井底之蛙》一課后,針對課文最后一段小鳥請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到底有多大,我將它轉化為學生的一次練筆,進行了這樣一番設計:首先用多媒體播放課文中的放大插圖(青蛙在井里,小鳥在井沿上),伴隨歡快悅耳的背景音樂,在逼真的圖片環(huán)境里,師生模擬小鳥與青蛙的對話;緊接著順勢誘導,讓學生續(xù)編故事。青蛙會接受小鳥的建議嗎?結果如何?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青蛙不愿服輸,一氣之下跳出了井底;有的認為這只青蛙自以為是,固執(zhí)己見……最后,再根據自己的觀點寫一段話進行闡述。如一位學生這樣給故事安排結局:……真相大白了,青蛙很愧疚自己的無知,它請口渴的小鳥美美地喝了頓甘甜的泉水,小鳥愿意帶著青蛙一起去旅游,增長了見識后,它再也不是一只“井底之蛙”了!可見,沒了思維的禁錮,在美妙逼真的視聽環(huán)境里,學生興趣盎然地提筆,作文不再是難事、頭疼事。
第三、讓學生注意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學生自己的生活
要想讓學生寫好自己的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了解學生生活,抓住寫作時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指導學生對發(fā)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做及時、客觀的報道。我班學生劉龍在上學的路上拾到一個書包,里面有現金、活期存折、幾個證件以及書本,顯然是某個學生丟的。劉龍平時是個淘氣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撿到的書包交到我手里。我緊緊抓住這個好機會,立即給學生上了一節(jié)作文課,向學生介紹了這個書包的樣子及里面所裝的財物。學生一聽都來了興趣,一連串的問題提了出來,如:誰撿的?你當時是怎么想的?你的身邊當時有沒有旁人?劉龍都一一回答。就這樣,師生在一種民主平等、主動求知的交流和評議環(huán)境中互問互答,共談共評,不到半節(jié)課的時間,同學們既了解了劉龍撿包的全過程,又了解了劉龍的想法,對他有了更新的認識。最后我作了總結:“同學們,這件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中,你們想不想把它寫下來呢?”學生異口同聲說:“想!”接下來就是“沙,沙,沙”的寫字聲了,直到下課鈴響了,他們都還不愿停下手中的筆,再也沒有咬筆頭、皺眉頭的學生了。經過這一堂作文課,學生都恍然大悟:噢,原來作文就是寫自己的生活。
第四、用課文作范文學習作文
課本中選的文章既是學生學習的范文,通過它領悟作者的寫作技巧,又提供了練習材料。向課文學習,做到讀寫結合,既密切了讀寫的聯系,又充分發(fā)揮兩者相互促進的作用,做到讀寫相長,不斷提高。課文選材廣泛,寓意深刻,對學生作文的啟示和引導是各方面的。學生學了《放風箏》一課,然后指導學生練習扎風箏,再寫《扎風箏》,借鑒書中關于風箏的外形描寫,降低難度,讓學生在學中動手,動中練寫,以課文為基礎,又強化了對課文的學習,練筆效果非常好。
上述觀點,只是筆者個人之淺見,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要想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明確說明文突出事物特點的方法。
2、學習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等方法說明事物,學習通過分條的方式介紹制作事物的過程。
3、運用所學的方法學習寫說明文。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明確說明文突出事物特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等方法說明事物,學習通過分條的方式介紹制作事物的過程。
2、學習寫說明文。
教具準備
課件,白鷺的圖片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出示課件1)
1、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
生自由答。
2、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鯨。
板書:鯨
展示鯨的圖片
3、關于鯨,你們知道哪些知識?(出示課件2)
生自由回答,暢所欲言。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帶著下列問題讀文章。(出示課件3)
1、文章介紹了鯨哪些方面的內容?
2、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的?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讀課文,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明確
1、為了讓人們對鯨有很好的認識,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鯨進行了介紹:(出示課件4)
板書:形體特點、種類、生活習性
2、理解句子,把握說明方法。
人們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出示課件5)
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突出鯨什么特點?
生回答,師總結: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鯨大的特點。
板書:作比較、作比較也是一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出示課件6)“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p>
找出這句話中的數量詞。“十六萬噸、兩千噸、四萬噸、十七米、十幾頭?!?/p>
數字、數字,還是數字,這里用了—————列數字的方法。
(板書:列數字)列數字也是一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師總結: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更突出,讓人了解得更清楚。
為了說明事物,還有很多種方式,現在我們就學習另一種。
3、請同學們讀《風向袋的制作》解決下列問題。(出示課件8)
①作者是怎樣介紹風向袋的制作的?
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③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生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
(出示課件9)總結: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風向袋的制作過程,作者采用分條的方法進行介紹。這樣條理更加分明,能讓讀者很清楚地了解風向袋的制作過程。在介紹過程中,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板書:分條論述列數字
三、整合
我們讀了這兩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側重點。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出示課件10)
①這兩篇文章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②從這兩篇說明文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自由討論,暢所欲言
(出示課件11)師明確:《鯨》側重于介紹事物的特點,讓人了解這種事物;《風向袋的制作》側重于介紹事物的制作過程。通過學習這兩篇說明文,我們要明白,不同的說明對象要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說明。
四、學以致用(出示課件12)
師:我們學習了這兩篇課文,了解了常用的幾種說明方法,請同學們仿照這兩篇文章的寫法,寫一個小動物。
生當堂寫習作,并交流。(出示課件13)
師:請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突出了動物什么特點。
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師及時做出評價。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14)
1、介紹一種事物,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2、制作一個萬花筒,并把制作過程介紹給大家。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容,同時在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文中出現的說明方法。
2、這節(jié)課上,由于我充分放開了手,所以學生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認真閱讀,勇于發(fā)言,能力得到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個別同學跟不上全班的節(jié)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多關注這些同學。
黃賓虹在論山水畫的技法時,曾言“學習傳統(tǒng)應遵循一定的步驟: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佳;
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wěn),不宜入邪;
再摹唐畫,使學能追古;
最后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p>
習作教學,也可取法其中。先從句段練習著手,再構建一定的結構,再參考例文佳作,最后推陳出新。
借此章法,我對紅港片區(qū)習作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一、句段的練習不夠,學生對五官沒有進行豐富的描述;
二、結構搭建得較為成功,但是未免落落入俗套,無輕重變化;
三、例文的選擇,沒有亮點,也沒有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只是有一些看似形象生動的詞句;
四、最后練習說話的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學生后來都不約而同地寫了班主任。
我在設置閱讀教學時往往都會從三個維度考慮,但是在習作教學中卻往往忽視了第三個層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生要對寫作的內容有興趣,有話說,才可能呈現出最佳狀態(tài)?!罢{動學生的興趣”是我們反復咀嚼的一句話,但是什么才是他們感興趣的呢?我記得那堂課的評改課時,講臺上有很多瓶泡泡水,學生甚至在上課時都在偷偷議論。這就是興趣!貼近他們生活的,可以玩,有意思的。
所以,在這一點上沒有關注到,是我這堂課最大的失誤。
在拿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我第一次呈現的課是《我想給您畫張相》。這是我大學期間時講過的一節(jié)課,本意是通過五官寫感情。在三年級試教的時候,感覺課的容量太大,就縮略成了外貌描寫。這一縮略,其實就把我所預設的情感給抽離掉了。
但是,這也是一個必須進行的調整。因為我自身的語文功底有限,再加上課堂的掌控力的不足,對學生的認知度的欠缺。如果按照我第一堂課的模式,學生是無法完成既定任務的。那么整堂課都會是失敗的。
從那之后的每一次改動,都是結合了網上搜尋而來的教案。其實,說實話,到最后就是一種東拼西湊的拼圖課,沒有很多屬于我個性化的東西,所以我自己沒有全然融入,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個任務。
最后,我想說的是,其實像黃賓虹對山水畫技法練習的提煉一樣,把程序訂立得太規(guī)整,那么出來的只是優(yōu)秀的作文;
只有觸動了心里的那根弦,才能把情感融入其中,寫就感人肺腑、蕩氣回腸的佳作。于是有偈語“無法之法法更嚴”。
“我口說我心,我筆寫我口”,讓學生寫的東西應該在他們心中。心中沒有,筆下寫來都是假,就背離了寫作的初衷。所以,我想把今后的習作教學和他們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培養(yǎng)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多姿多彩的生活體驗,才有文思如泉涌的寫作體驗。
在近40天的寒假生活中,總體來說戴佩蕓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生活,晚上11:30左右睡覺,早上9:30左右起床(除年三十和初一)。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寫作業(yè),讀故事書,與表姐一起快樂地游戲。寒假生活較充實。
具體的學習生活情況如下:
一、讀故事書的情況:
所讀課外書書名如下:《小免乖乖》共105頁;《豬八戒吃西瓜》共105頁;《海的好兒》共105頁;《格林童話》P1-27
二、親子活動及鍛煉:
每晚下班后一起檢查作業(yè),讀故事書、下跳棋;周六周日去徒步、滑冰、游泳;在人民會堂看中央交響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一次。
家長感受:很開心,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孩子滑冰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孩子自己也體會到了運動的快樂及學有所成的成就感。于是抓住機會趕快教育:凡事貴在堅持。孩子也似有所悟,這個觀念還要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xù)強化。
三、能力訓練:
1、德育方面:能尊敬長輩,懂得體會大人的辛苦,比較聽話,不亂發(fā)脾氣,能幫姥姥擦桌、擦地;見到長輩能正確稱呼,有禮貌。
2、合作、交往能力:與表姐(10歲)一起相處三周,學會互相分享、幫助、關心,能做到不自私,友好相處,有了小摩擦自己解決;
3、學習習慣培養(yǎng):目標——讓孩子有責任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必須完成當天的任務后才能自由活動?;具_到目標,但有時還要提醒,下一步還要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學習時的專注度;
4、自理能力培養(yǎng):早晚自己穿衣洗漱,襪子自己洗,可以自己做米飯,能主動收拾屋子,自己整理書桌,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心理上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經過實驗小學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在班主任及各位老師的關心培養(yǎng)下明顯覺得孩子進步了很多。孩子有時會說:“媽媽,您真辛苦,我應該孝順您。”我問她:“你怎么知道媽媽辛苦呀?”“顧老師告訴我們的?!备兄x老師!在一個全社會都更多關重知識技能等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還有老師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抓孩子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孝敬父母這樣大根大本的問題,真得很難能可貴。《論語》開篇即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可見孝的重要性。如何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的孩子,單靠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一定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才行。有一位當代的大德說過,老師教孩子孝敬父母,父母教孩子尊敬老師,這樣才能把德行的根扎牢,人有德行,學了本領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而不會出偏差。作為家長,在感謝之余,也會配合老師的工作,使孩子在道德、學問方面有更大進步。
我反復認真地閱讀了《小學語文新課標》以后,感覺受益匪淺,收獲頗豐,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yǎng)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梢姽糯桔拥恼Z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tǒng)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yǎng)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jié)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F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yǎng),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yōu)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yè)。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fā)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fā)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fā)學習興趣。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chuàng)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yōu)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熏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chuàng)新、體驗挑戰(zhàn)、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于“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tài)度、意識和觀念,發(fā)展其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zhàn),應引起我們的思考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各位老師:
為了進一步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需要,從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基礎。為此學校組織全體老師到__小學、__學校參觀學習,為了更好的總結學習所得,今天特意組織本次學習總結會,以期大家共同交流學習,共同分享從不同的視角得到不同的體驗,為了使活動緊湊有序,本次活動分兩個議程:教師發(fā)言和鐘校長對本次活動的總結,教師發(fā)言從低段開始,班級序號班主任先開始,然后是科任教師!下面依次進行:
各位老師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所看所感:實驗小學的名師工作室,打造屬于學校的特色品牌和名師工程;周林學校的觀課議課、大課間活動、學校為師生的精細化服務、師生的文明禮儀、教師的終身學習的觀念;都讓我們感觸頗深。大家也為學校發(fā)展提供了好的建議,我們將進一步秉承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先、教師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進一步構建個人、教研組、學校三級教師培訓體系,抓實和改進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質量、低負荷、有特色”的教師隊伍。學校管理上,我們進一步優(yōu)化管理措施,細化管理制度,完善學校的獎懲機制,為全體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展示的平臺,為全校的師生帶好頭、服好務。老師們,__小學和兩所學校在軟硬件上不可比,魏書生說“埋怨環(huán)境,天昏地暗;超越自我,天高地闊”,如果我們敢去想、敢去做、最為人先,誰能懷疑我們不能建設一間習水不一樣的小學呢?學校下一步的想法是:我們目前暫時沒有一流的教學設施,但是我們可不可以讓每一面墻都可以說話;我們的教師目前沒有擁有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但是我們可不可以讓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告訴學生、告訴家長、告訴社會,我們的教育思想是多么的深邃;我們的學生目前沒有現代化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我們能不能教育他們,讓他們的行為告訴家長、告訴社會,他們的成長很快樂、很健康、很自信。
教育之路是漫長的,然而學習之路也沒有終點,讓我們有“比天還高的志向、比地還厚的知識、比路還長的智慧”攜手共進,讓我們用魏書生的“松、靜、勻、樂”人生哲學,去開拓屬于你的、我的、我們大家的教育幸福生活!